不愿做胃镜,小伙竟拖成胃癌晚期!胃镜检查不可替代!

郭开莲医生 发布于2024-03-18 11:23 阅读量317

本文由郭开莲原创

今年32岁的易先生是深圳一家企业的销售经理,由于工作繁忙,加班熬夜成了他的日常。由于工作节奏紧张,他的饮食十分不规律,长时间依赖外卖,频繁参加酒会应酬,且睡眠质量极差。这样的生活方式让易先生逐渐感到胃部不适,偶尔出现上腹部的不适和疼痛,但通常能忍受。之后的日子里,他发现,吃点食物后疼痛会有所缓解,也未出现其他症状。

就这样又忍了一段时间,症状仍旧反复发作,易先生决定前往医院就诊。医生在了解了他的病情后,建议他进行胃镜检查以明确诊断。然而,易先生坚决拒绝了这一建议,只愿意接受X光钡餐造影检查。

检查结果出来后,根据片子上的提示,医生认为很可能是“胃溃疡”,但也不能排除其他病变的可能性。医生强调,钡餐检查虽然发现了胃溃疡的迹象,但并不能明确诊断,仍需通过胃镜检查和活检病理来确认。

但易先生依然态度坚决,拒绝进行胃镜检查。于是,他按照胃溃疡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尽管病情反复,但他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直到胃痛症状加剧,药物无法缓解时,他才感到恐慌,再次来到医院要求进行胃镜检查。

结果令人痛心!原来他患的并不是“胃溃疡”,而是胃癌!病理活检证实为中分化胃腺癌,而且病情已经发展到了非早期阶段,错过了治疗良机。

像易先生这样的患者,我国还有很多,我国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占据了国内肿瘤病例的近一半,令人痛心的是,大约85%的消化道肿瘤患者在确诊时已经进入了晚期阶段,这无疑是导致消化道肿瘤死亡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而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消化道肿瘤能在早期被及时发现并得到治疗,那么治愈率可以高达90%以上。

特别是对于胃癌这一消化道肿瘤的常见类型,目前临床上比较有效的筛查手段就是胃镜。尽管还有其他的检查方法,如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血清学检测和胃肠道彩色B超等,但它们都无法与胃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相提并论。

然而,由于大众对胃镜检查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很多人对插管胃镜抱有恐惧心理,甚至有人到了内镜室门口因为紧张而选择放弃。因此,尽管胃镜在消化道肿瘤筛查中的价值无可替代,但其普及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磁控胶囊内镜 “畏镜”患者的福音

为了减轻传统插管胃镜给患者带来的不适,我国科学家与消化内镜领域的专家们持续努力,在内镜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性的创新成果。如今准确的胃部疾病检查方法除了那曾令人畏惧的1米长黑管子,还有一个重量不到5克、长27毫米、直径仅11.8毫米的小胶囊——胃镜的新形态。

小时候,我们沉浸于《西游记》的奇幻世界,对孙悟空化作小虫飞入铁扇公主腹中的情节充满了好奇与惊叹。如今,这种神奇的“魔法”已通过大圣磁控胶囊胃镜变为现实。

实际上,大圣磁控胶囊胃镜更准确的称呼应为大圣磁控胶囊内镜,因为它不仅限于胃部检查,还能深入肠道进行探查。

大圣磁控胶囊内镜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口服一颗内置摄像与信号传输装置的智能胶囊。医生可以通过外部磁控操控胶囊内镜在患者体内自由移动并拍摄图像。同时,体外的影像工作站能够实时接收并处理这些图像,使医生能够细致了解患者的消化道状况。

简而言之,大圣磁控胶囊内镜就像是一颗吞下肚的智能小胶囊。它内部装有摄像和信号传输装置,随着消化道的蠕动一路穿行,不断拍摄图像并将这些图像传输到体外的影像工作站。这样,医生就能直观地观察到患者消化道内的状况,为患者提供更加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大圣磁控胶囊镜和常规胃镜有何不同

大圣磁控胶囊内镜和常规胃镜主要有以下几点不同:

1、侵入性:大圣磁控胶囊内镜是非侵入性的,患者只需吞咽一颗小型的胶囊,而常规胃镜则需要通过口腔插入一根较长的管子进入胃部,这对一些患者来说可能会造成不适甚至疼痛。

2、操作方式:大圣磁控胶囊内镜的移动是通过外部的磁力控制系统来操控的,医生可以准确控制胶囊在胃肠道中的位置和方向,以便进行完全细致的检查。常规胃镜则完全依赖医生的手动操作来移动内镜。

3、检查范围:大圣磁控胶囊内镜可以检查整个胃肠道,包括食道、胃、小肠和大肠。常规胃镜主要用于检查胃部和食道的上部。

4、检查时间:大圣磁控胶囊内镜通常在胶囊通过整个消化道后自动排出体外,整个过程可能需要数小时至一天不等。常规胃镜检查一般在几十分钟内完成。

5、舒适度:由于大圣磁控胶囊内镜无需插管,因此患者通常感觉更加舒适,尤其是对于害怕或无法忍受传统内镜检查的患者。

6、适应症:大圣磁控胶囊内镜适用于对传统内镜检查有禁忌或恐惧的患者,以及需要对小肠进行详细检查的病例。常规胃镜更适合对胃部病变进行直接活检和治疗操作。

目前我院已经开展了大圣磁控胶囊胃镜检查,如需进行磁控胶囊内镜检查,可以前往深圳胃思宝专科门诊就诊咨询。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