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囊内镜——让儿童肠道问题无处遁形

郭开莲医生 发布于2023-11-27 16:49 阅读量1047

本文由郭开莲原创

儿童小肠疾病一直是临床上难以诊治的一类疾病。相比成人,儿童的消化道管腔狭小、小肠壁薄弱、曲度大,且位于腹腔深处,这些因素给医生的诊断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传统的间接成像技术对于小肠疾病的诊断精度和特异度不高,常规消化内镜只能观察到小肠的起始和末端,存在检查盲区。而且传统的小肠镜检查需要全麻,操作难度大,耗时费力,还可能导致损伤或穿孔等并发症,非常大地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而磁控胶囊内镜的出现为小肠疾病的诊疗模式带来了全新的变化。与传统的内镜检查相比,磁控胶囊内镜可以提供更为详细和准确的小肠病变信息,包括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等,从而为医生提供更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此外,磁控胶囊内镜检查无需全麻,操作简单,对患者的身体损伤较小,且检查时间较短,非常适合儿童患者的检查需求。

因此,磁控胶囊内镜已成为儿童小肠疾病诊疗中的重要工具,为医生提供了更为细致和准确的病变信息,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什么是磁控胶囊内镜?

胶囊内镜,又称为“医用无线内镜”,是一种一次性无线检查工具,外形类似鱼油大小的胶囊。受试者通过口服内置摄像和信号传导的胶囊,医生通过外部磁场操控胶囊内镜使其在消化道内移动并拍摄肠道黏膜的情况。拍摄的图像通过无线传输方式传输至患者佩戴的数据记录仪中。医生通过图像工作站,了解受检者的整个消化道情况,从而对其病情做出诊断。

磁控胶囊内镜采用医用高分子材料,外壳非常光滑,易于吞咽,无需插管和麻醉,检查结束后会自然排出体外。对于儿童来说,磁控胶囊内镜作为一种非侵入式的检查新手段,具有没有疼痛、没有创伤、无交叉感染等优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儿童内镜检查风险和不良反应,提高了病儿的舒适度,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满足胃肠道疾病诊断的需求。

胶囊内镜是目前小肠疾病的一线检查方式,用于诊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缺铁性贫血、小肠肿瘤、克罗恩病等小肠疾病。2009年,美国FDA批准了胶囊内镜用于2岁及以上儿童。2013年,由我国研发的磁控胶囊内镜获得了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认证,被批准用于8岁以上受检者。由于磁控胶囊内镜具备无需麻醉、没有创伤、没有疼痛感、舒适度高的优势,在儿童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耐受度和依从性。

磁控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效果非常好,能够帮助医生准确地诊断小肠病变,为患儿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部分胃肠道疾病患儿也可以通过磁控胶囊内镜进行复查和监测随访。

此外,大圣磁控胶囊内镜不仅仅可以检查小肠病变,还可以检查胃部疾病以及肠道疾病,检查更加细致和高效,为更多的儿童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消化系统检查服务,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什么情况下可以做磁控胶囊内镜呢?

磁控胶囊内镜适用于以下情况:

1. 胃部及小肠疾病检查:磁控胶囊内镜主要用于胃部及小肠疾病检查,如反复腹痛、恶心、嗳气、反酸等消化道不适症状,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腹泻,不明原因贫血,部分胃肠道疾病的监测随访,不明原因消瘦或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2. 儿童可接受检查:对于儿童,磁控胶囊内镜检查可用于有反复腹痛、恶心、嗳气、反酸等消化道不适症状的情况,以及需要监测随访胃肠道疾病的情况。

磁控胶囊内镜检查流程磁控胶囊内镜检查流程如下:

1. 患者准备:患者需要在检查前进行肠道准备,包括清空肠道和节食等。在检查当天,患者需要到医院进行检查,并在检查前进行麻醉。

2. 胶囊吞咽:患者需要吞咽一颗胶囊,胶囊内置有摄像头、发射器和电池等设备。患者需要保持平躺姿势,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将胶囊吞咽入胃中。

3. 胶囊拍摄:胶囊内置的摄像头会自动拍摄胃部和小肠的影像,并将影像传输到外部的接收器中。医生可以通过外部的接收器观察影像,并进行诊断。

4. 检查结束:检查结束后,患者可以立即进食并离开医院。医生会根据影像结果进行诊断,并给予相应的治疗建议。

胶囊内镜检查注意事项

1. 检查前的准备:在进行胶囊内镜检查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① 需要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包括过敏史、心脏病史等。

② 需要在检查前进行肠道准备,包括清空肠道和节食等。

③ 需要在检查前至少6小时禁食,并在检查前饮水。

2. 胶囊内镜的吞咽:在进行磁控胶囊内镜检查时,需要将磁控胶囊吞咽入胃中。磁控胶囊内镜通常是一次性使用的,吞咽时需要注意不要将胶囊咬破。

3. 检查期间的注意事项:在磁控胶囊内镜检查期间,需要保持平静,不要活动或移动。在胶囊内镜拍摄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轻微不适感,但这是正常的反应。如果感到不适,可以告诉医生。

4. 检查后的注意事项:在检查结束后,可以立即进食,并回到正常的日常活动中。医生会根据影像结果进行诊断,并给予相应的治疗建议。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