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公布。这是我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率为17.85%。
(图源网络侵删)
今年3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去年我国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检出率随着年级升高而升高。
我国儿童青少年为何心理健康问题频发?家庭、学校、社会应该如何帮助这些孩子走出阴霾?
我们需要认清一个现实:青少年精神心理健康问题是广泛存在的。创伤后压力障碍、行为障碍、青春期忧郁等心理障碍;以及焦虑症、抑郁症、失眠症等的精神疾病都有在青少年群体中频繁地出现。
厌学是青少年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通常表现为孩子学习动力不足,丧失上进的信心。严重者开始对学习丧失兴趣,把学习视为苦差事,更有甚者根本不学习,终日浑浑噩噩,经常迟到、早退、旷课。
深究其中原因,厌学与心理的习得性无助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果孩子是因为学习方法失当、学习遇到困难阻碍而导致丧失学习信心,那就不能将孩子定义为懒惰、不思进取。
还有一些孩子的厌学原因与校园欺凌,心理压力大等都可能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当学习的失败体验和在学校的痛苦不断被强化时,这时候厌学就成为了心理障碍。
如果孩子出现厌学症,第一时间就指责,呵斥,会导致孩子彻底失去学习兴趣和动力,发现孩子厌学的内源性因素,解决孩子的心理障碍,才能彻底解决厌学这一难题。
事实上,很多人对精神卫生问题的了解和认识程度偏低,主观上,社会的压力、父母的长期施压、以及不理解,导致许多青少年精神健康隐患不能及早发现和治疗,心理问题不能得到正确对待和解决,而产生了许多不必要的困难甚至悲剧发生。
作为家长需要正式严肃的对待青少年精神心理障碍这一问题,并予以正确的引导关怀,重视孩子的问题,为他清扫障碍,随时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变化,做好孩子的坚实后盾。
-end-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图片、音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之用,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