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骨科门诊,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
家长焦急地来到急诊科说,宝宝在床上翻身时,突然哭闹不止,右手不能活动。母亲说,给娃穿衣服时,孩子突然大哭起来,手也不能动,医生看看是怎么回事?或者是,娃在幼儿园里被别的小朋友碰到了,起来后胳膊就伸不直了,又或者是,娃手肿起来了,胳膊也不会动了。
医生告诉家长,这是小关节脱位了。医生拿着孩子的手,轻轻复位了一下,马上就好了。
该病医学名称是“桡骨小头半脱位”,俗名“牵拉肘”,可发于3个月-5岁儿童,发病率为1.2%,表现为局部疼痛而啼哭不止,患侧肘关节半屈曲旋前位垂于体前,拒绝他人触摸患肢,不肯举手及用手取物。肩部、腕部及手指活动正常。仔细检查时可发现肘前外侧桡骨头处有压痛。由于日常生活轻微暴力即可引起发病,家长往往忽略,认为是孩子闹脾气,或者找不到原因,不知所措,或者被误诊为其它肘、肩部损伤而延误处理。
病因分析
牵拉肘,顾名思义是牵拉伤引起,当儿童肘关节在伸直位,受到纵向牵拉所致,如穿衣或脱衣时手臂被突然上提,或小儿互相握手嬉戏斗闹及摔跤等都可引起。幼儿的桡骨小头尚未完全发育,没有成人的膨大端,无韧带和肌腱附着,仅被一条环状韧带所围绕,当肘关节内收位牵拉时,易发生半脫位,通常是幼儿一只手,被成人突然牵拉所致。但需要注意,并非都因牵拉引起,摔伤也可引起发病。
诊断要点
幼儿不能准确表达,所受外力轻微,容易被家人忽视。对于医生,在症状不典型时,应仔细查体。肘部可有部分屈伸功能,肘三角基本正常,仅表现为无法举手,有些腕部出现疼痛,但主要是肩部运动,被动屈肘时,可有轻微阻力。症状典型者,则可直接复位;如病因、症状不典型,特别对于摔伤患儿,可拍摄上臂及前臂X线,以排除儿童易发的尺桡骨青枝骨折、肱骨髁上骨折及骨病。在怀疑“牵拉肘”的患儿中,骨折发生率为6%。
治疗方法
受伤后建议去专科医院就诊,进行复位。
方法:面对患儿,一手握住肘部,并将拇指置于桡骨头处,另一手握住患肢手腕,在轻轻牵拉的同时,连续做数次前臂旋后旋前动作。复位成功的标志:手法缓慢,用心感觉轻微弹响声或弹跳感,表示桡骨头已复位,患儿停止哭闹,患手可举起手超过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