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你补钙了吗?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 800 mg 实际上,补钙可不是「补衣服」那么简单,它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尤其是对女性群体。以骨质疏松为例,研究表明, 2016 年中国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男性骨质疏松率为 23 %,女性骨质疏松率却高达 49 %。这是因为人体骨骼中的矿物质在 30 ~ 35 岁会达到峰值, 45 岁之前相对稳定,之后就会逐渐丢失。
这几个补钙观念,别信!
1. 骨头汤能补钙,不靠谱
先说骨头汤。骨头中的钙含量高达 99%,往往让人觉得骨头汤补钙。但实际上,长时间熬煮不会释放太多骨头中的钙,骨头汤里的钙含量相当低,而且这部分钙不容易吸收。骨头汤中还含有大量的脂肪、嘌呤。常喝骨头汤反而会有发胖、痛风的风险。
2. 补钙能导致骨质增生?
骨质增生,俗称「骨刺」,患者经常会感觉疼痛,像是刺扎进皮肤一样。真正引起骨质增生的原因主要是以下两种,和补钙没有关系:
损伤:运动动作不到位、劳作时姿势不当、强度过大,都会对软组织造成机械性刺激,造成受伤。
修复不足:受伤的组织得不到及时的休息,恢复不到位,骨骼就会自我进行调整性改变,这样的改变通常不大容易被发现。
想要正确补钙,应该这样做。
1. 哪些人需要补钙?
补钙前,先看缺不缺,就像种菜施肥一样,缺啥补啥。
婴儿的钙主要来自于母体,出生后补充维生素 D,就没有缺钙的风险。
女性在备孕时、孕期甚至产后,需要额外补充钙,满足宝宝和自身需要。这个时期缺了钙,会导致骨密度下降,明显低于同年龄非孕女性。成年人,35 岁左右单位体积内骨密度达到顶峰,35 岁之后钙的流失速度加快,也需要关注钙营养。
2. 缺钙了,优先食补,但要注意少吃盐。摄入盐分过多,会增加钙流失。
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其中对身体影响较大的是钠。钠的摄入量与身体钙的排出量呈此消彼长的关系:摄入的钠越多,流失的钙就越多。
3.少量分次补,效果更显著
人体吸收钙时需要受体(由机体合成的、能与钙结合的一种蛋白质)的帮助,当一次性补充大剂量的钙时,虽然体内钙量增多,但由于受体数量有限,无法帮助身体在同一时间内完全吸收,长此以往,不仅会造成浪费甚至会影响健康。采用“少量分次”补充的方式可以达到更显著的效果。
最后来看看每天需要补多少钙。(中国居民膳食钙参考摄入量(mg/d)说明书修订详情)
中国居民中青年推荐每天摄入量为800mg,50岁以上的中老年、妊娠中晚期及哺乳期人群推荐每天摄入量为1000mg,可耐受的最高摄入量为2000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