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很多地方都倡导就地过节,不建议大家跨省出游。
春暖花开,虽然不能跨省出游,但在遵守疫情防控政策,充分做好个人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带老人和孩子错峰去郊区、景区、公园踏青游玩也不错。在户外活动时,有时候难免出现一些突发情况,比如划伤、摔伤、扭伤、割伤等。
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对于避免损伤进一步加重非常关键。
五一小长假,出游安全很重要,出门在外,如何既能尽兴游玩、又避免“跌打损伤”呢?一起来看看吧!
徒步:
旅游徒步时,如遇到膝、踝关节扭伤或者肢体摔伤,出血,肿胀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活动,休息是为了减少疼痛、出血、肿胀并防止伤势恶化。再根据手边的材料,进行简单处理。
冰敷有止痛作用,或以弹力绑带,甚至树枝等简单固定,避免再次损伤。但是野外环境恶劣,很难找到合适的材料,所以可随身携带修初磁疗贴,以防万一。
对于伤口用清水冲洗、包扎,压迫及抬高也有止血的效果。如果损较重,如严重的肌肉、韧带拉伤(断裂)、骨折等,则应马上赴医院就诊。
爬山:
爬山能调节人的呼吸、循环系统,但要掌握好运动量,同时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切忌冒险盲目攀登。
爬山对中老年人的膝关节不利,影响较大。据统计,膝骨关节炎是老年人目前最常见的关节炎,这种慢性进行性退化性疾病以软骨的慢性磨损为特点,患者常表现为关节僵硬不适感,活动后好转。遇寒冷、劳累、外伤后可急性发作,休息及对症治疗后缓解。
接下来,上干货,学习一下旅游常见病的防治吧!
(1)晕车晕船,首先要保持心情愉快,出行前,不要饮酒,勿过饱或过饥。
一般出行前半小时先服一片防晕药。如果晕车,可用冷毛巾敷面部和胸部:把视线宏富在一个远处不动的目标上凝视;如果恶心想吐,尽量吐得干净为好;如是在车上,打开窗户,吹吹新鲜的风;如果眩晕,应开口呼吸,嚼一块糖,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腹泻,首先要注意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严防病从口入。在旅途中,还可以适量服用黄连素等药物预防腹泻的发生。
(3)烧烫伤,烧烫伤,牢记五个字:冲、脱、泡、盖、送。
冲:将烫伤部位用清洁流动的冷水冲洗,可散去热量,减轻疼痛,减少水泡的产生。
脱: 小心地脱去衣物。可用剪刀剪开衣服。避免暴力造成水泡的撕开。 泡: 疼痛明显者可将伤处持续浸泡在冷水中15~30分钟,有助于缓解疼痛,减轻烫伤程度。
盖: 使用干净无菌的纱布或棉质布类覆盖于伤口,减少外界污染刺激,保持创口清洁。
送: 程度较重的烧烫伤要及时就医,就医途中也可继续冰袋冷敷。
(4)异物卡喉,异物卡喉指的是:
异物卡到了气管,气管是我们用来呼吸的通道,如果气管被完全卡死了,我们便无法呼吸而窒息导致死亡。当孩子进食时,突然出现无法咳嗽,不能说话,或脸色发青几乎无法呼吸时,即可确认为异物卡喉。
完全梗阻窒息的抢救:黄金时间4分钟 如果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孩子因为脑部的缺血、缺氧会导致不可逆的坏死,就算最后抢救成功也会留下很严重的并发症。
除以上内容之外,大家也请针对自己的出行方式事先在网上查阅一下资料,避免相应的风险。早做准备,才能有一个愉快的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