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终于‘卸货’了,总能轻松了吧!”妈妈们总以为熬过生产大关,宝宝出生后就能迎来快乐的晒娃生活,可没想到后边竟然还可能会遇到“哺乳期乳腺炎”此等折磨。
所谓哺乳期乳腺炎即急性乳腺炎,是指怀孕生产后乳房在哺乳期出现的化脓性感染,发病多在产后3-4周。
临床主要表现为乳房的红、肿、热、痛,局部肿块、脓肿形成,体温升高。值得一提的是患有哺乳期乳腺炎的几乎所有病人都是初产妇。
为什么会得哺乳期乳腺炎?
乳汁淤积
哺乳期乳汁多,婴儿未能将乳汁全部吸出,多余的乳汁淤积在乳腺小叶中,致使细菌生长繁殖。另外,初产妇的乳汁中含有较多的脱落上皮细胞,更容易引起乳腺管的阻塞,使乳汁淤积加重。值得注意的是,乳头发育不良、内陷等,更易导致乳汁淤积。
细菌感染
哺乳期乳腺炎主要的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由乳管侵入,乳汁淤积,更易感染。此外,初产妇未经历过哺乳,初次哺乳宝宝用力吮吸容易发生乳头皲裂,宝宝口中的细菌可能会通过皲裂的乳头进入乳管,引发炎症。
为什么会得哺乳期乳腺炎
如果在哺乳期发现乳房红肿热痛,要及时去医院检查,确诊是哺乳期乳腺炎后可以使用抗生素进行消炎治疗。同时症状不严重要尽快排空乳汁。
如果情况严重,出现发烧、肿块加大、变硬、形成脓肿的情况时,一定要到医院及时就诊,一方面辅以抗生素进行治疗,另一方面要采取手段进行排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