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理由:乳腺癌是女性肿瘤中常见病例,但此病例由腋下突发肿块为主要体征,考虑是隐匿型乳腺癌,该类型乳腺癌在乳腺肿瘤中极少见,具有特殊性,值得学习,避免临床中出现误诊。
一:患者 李女士,43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自查发现右腋下一约“鸡蛋黄”大小肿块,不伴疼痛,就诊于伊春市第一人民医院,建议右腋下肿物切除术,未做;2个月后,因肿块未消失,担心病情遂就诊于哈尔滨市肿瘤医院,行右腋下肿物空心针穿刺,病理诊断报告单:(右腋下)内见低分化腺癌(微乳头亚型)。免疫组化:ER(+);PR(+);Her-2(0);GCDFP-15(灶+),Mammaglobin(灶+),GATA3(+),PAX-8(-),TTF-1(-),Villin(-),CK7(+),CK20(-)。结合免疫酶标符合乳腺来源或乳腺尾叶原发。为了明确腋下肿块来源及最好治疗方案,来我院。
二:治疗过程
患者就诊于我院门诊,史晓光教授进行乳腺查体及外院穿刺病理结果,考虑隐匿型乳腺癌可能大,建议做PET-CT,结果示:北京全景德康医学影像诊断中心PET-CT结果示:右侧乳腺内上象限结节伴代谢增高,考虑恶性肿瘤性病变,乳腺癌可能;右侧腋窝增大淋巴结,代谢增高,考虑转移;纵膈2L区高代谢稍大淋巴结,首先考虑反应性增生淋巴结,淋巴结转移不能完全除外;双侧锁骨上区、双侧内乳区及左侧腋窝未见明显高代谢肿大淋巴结。
史晓光教授查看结果:全身其他部位未见占位病变,故仍考虑腋下肿瘤来源乳腺,建议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通过术后病理进一步明确诊断及下一步治疗;患者及家属知情并同意目前治疗方案。
术后病理结果:右腋窝淋巴结低级别腺癌转移(4/12),考虑乳腺来源,淋巴结周围未见乳腺组织,乳腺硬化性腺病并纤维腺瘤、大汗腺化生,局部可见低级别导管内癌,最大径1.2cm,未见明确脉管内癌栓及神经侵犯,乳头、皮肤切缘、基底切缘未见癌。
免疫组化:ER(98%,中-强+)、PR(98%,中-强+)、HER-2(4B5)(0)、Ki-67(3%+),CK5/6(-)、p63(-)。证实了晓光教授腋下包块来源于乳腺的诊断.
三:患者治疗效果
手术后,术区包扎扎实,术区疼痛,术侧上肢肩关节制动、麻木,加强营养;1周后指导患者术侧上肢开始循序渐进活动,由简单动作到复杂动作,现患者术侧上肢已恢复正常功能。术后病理结果、免疫组化各项指标示患者属于早期,术后积极配合放化疗,愈后会很好,复发率低。
四:患者注意事项
1.手术指示完成了该病情的核心治疗,接下来需积极行放化疗及内分泌治疗
2.术后6个月至1年,术侧上肢仍会有麻木,间断刺痛等不适,平时仍继续进行术侧上肢功能锻炼,尽量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
3.术后需自我调节情绪,少食辛辣食物,作息规律。
4.定期体健、复查,若有不适随诊。
五:医生感悟
该病例很少见,因为腋下肿块追溯至乳腺,很容易误诊。目前医疗条件发达,就医方便,希望更多女性朋友在百忙中给自己定期做体检,也希望您能在生活中、工作中学会欣赏自己,让自己保持一颗乐观积极的心态,调整自己的作息、饮食,非必要不熬夜、不酗酒、不抽烟。
若发现身体异常及时就诊,以便尽早得到最好的治疗。现有很多女性朋友因为考虑外观问题不愿意手术,耽误病情至无治疗意义,让我们感到很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