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浆细胞性乳腺炎
一种较少见的无菌性样特殊类型乳腺良性病变,是以乳晕处集合管明显扩张、管周纤维化和大量炎性细胞、特别是浆细胞浸润为特征。红肿,化脓,破溃,形成瘘管,皮肤变暗,呈典型慢性炎症改变。
常发年龄在50岁左右,中年也可发病,病灶多在乳晕附近,局部红肿,疼痛。一般不发烧。过几天可以自行消退,当劳累、感冒等抵抗力低下时再次发作,但一次比一次重,肿块逐渐变大,红肿,一般医生认为是小脓肿,或用抗菌素打针、输液,最后切开引流,这样就形成了瘘管,难以愈合。
浆乳很少能自愈,可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案进行治疗,但手术切除病灶是目前治疗该病最彻底、有效的方法。
乳腺导管瘘
也可称为管周炎,有些医生误称为浆乳,实际它是一个独立病种。
20岁左右最多见,常是未婚女士,与婚育哺乳无关。多伴有先天性乳头内陷、内翻、分裂、短小,发育不良等畸形。可反复发作,有较长时间的缓解,病程可达数年。病灶不离乳晕旁边,即总在中心区,病变范围很小,开始是乳晕周围小片红肿,破溃后形成小瘘管。
已形成慢性瘘管者,因为瘘管的内口在乳头下的输乳管或大导管内,此处为病灶的核心,需要切除瘘管直到乳头下方,完全切除病灶及受累导管才能避免复发。如果病灶没有切干净,或仅作引流(切开引流只能解决脓肿问题),难免会再次复发。
乳腺导管瘘术后还能哺乳吗?
乳腺导管瘘是由于乳腺管发炎堵塞,造成的损坏,因此术前、术后都不能再哺乳,但不影响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