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芽肿性乳腺炎原来分了这么多型,花点时间看一看

宋兴茂医生 发布于2022-07-24 16:25 阅读量4975

本文由宋兴茂原创

肉芽肿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mastitis ,GM)又称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哺乳后瘤样肉芽肿性乳腺炎、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一种非细菌感染的,非干酪样坏死,局限于乳腺小叶,形成肉芽肿为主要特征的,乳腺慢性炎症性疾病。微脓肿、溃疡、窦道形成是常见并发症。




早期发病症状


肉芽肿性乳腺炎早期主要表现为突然出现的乳房肿块,

肿块质地硬,边界不清,形态欠规则,

皮肤多无改变,

痛轻微或不明显,触压疼痛加剧。

患者通常不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常见的3种诊断情况


诊断1

1.如果未及时就诊或处理不当,肿块可短期内迅速增大,疼痛可加剧,局部皮肤初起潮红,逐渐呈暗紫色并可自行穿破,形成迁延不愈的窦道,疼痛缓解,治疗不当,部分病例肿块进一步扩大,可形成多个窦道,乳房可毁损。


诊断2

2.初起肿块期酷似乳癌,易造成误诊误治。本病还须与乳腺结核,乳房脂肪坏死等相鉴别。


诊断3

3.当有红肿化脓时,可能误诊为浆细胞性乳腺炎,导管扩张症,乳腺结核,或一般细菌性脓肿,错误的切开引流。




临床上分为这几种类型


肉芽肿性乳腺炎发病有三个时期:肿块期、脓肿期、破溃期


临床上分为:肿块型、脓肿型、破溃型三种类型


1 肿块型:

a.乳房肿块,质韧或硬,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表面欠光滑,活动度一般,

b.疼痛,或有压痛,

c.表面皮肤不红或微红,或有橘皮征,局部肤温正常或微高,无发热、恶寒等全身症状,

d.少数腋下淋巴结可及肿大。


注意:此期患者往往不加重视或误诊误治,错失治疗的时机,进而肢肿窦道形成,延长病程,影响乳房外形。及早发现有助于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2 脓肿型:

a.肿块逐渐增大,红肿热痛加剧,

b.或有鸡啄样疼痛,可累及多个象限,按之有波动感,

c.或穿刺有脓液抽出,可触及腋下淋巴结,

d.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3 窦道型:

a.乳房脓肿成熟,破溃出脓,

b.或切开排脓后,脓出不畅,肿势不消,疼痛不减,脓水淋漓,久不收口愈合,形成窦道或者瘘管,

c.或局部僵肿结块,并反复红肿疼痛。




这些你都记住了吗?


以上临床表现仅供参考,不是所有病人都按其发展规律而发病,即其首发症状不一定是先出现乳头溢液或急性炎症表现,具体情况还是要到医院系统检查。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一旦确诊,手术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手段,既可以彻底切除病变,防止复发,又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组织,必要时可以加以整形技术,能够尽量保持乳房外形的完美。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