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腺导管瘘诊断应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同时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组织病理学等进行诊断。
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轻度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不伴有结果的改变,但伴急性炎症的患者应尤其注意其白细胞总数和分类的变化。
病原微生物检查应积极寻找病原微生物存在的证据,方法包括镜检和细菌培养。
细胞学检查:溢液者涂片可见大量泡沫性组织细胞、成熟的浆细胞。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细针穿刺可见多量的上皮样细胞。
乳管镜下的表现为总乳管或大导管内大量白色、絮状、团块状分泌物、导管增宽伴管壁弹性消失,有时可见到纤维架桥网状结构。
乳腺超声:表现为边缘不规则的低回声肿块,回声不均匀,部分可见液性暗区。有时仅表现为局部腺体层结构紊乱,不同程度的导管扩张。
乳腺X线摄片:表现为与周围腺体密度相似的肿块,毛刺细小。可伴有稀疏钙化灶。
MRI也就是核磁共振成像:T1加权像(T1w1)上呈现低信号,T2加权像(T2WI)上呈现较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为不均匀混杂强化。(专业名词不在这里做过多解释,可自行查阅)
其他辅助检查:亚甲蓝注射试验,即经乳管注入亚甲蓝少许,并向乳头方向按摩,有瘘管形成时,乳管开口有亚甲蓝溢出。
1、乳腺结核:乳腺结核性多远离乳晕及输乳导管,故乳头内陷甚为罕见。而本病大部分病例伴有乳头内陷,且抗结核治疗无效。
2.乳腺癌:本病在慢性脓肿尚未穿破之前,仅能触及到边界较清楚的无痛性肿块及偏向性的乳头内陷,故易与乳腺癌相混淆。经局部穿刺,本病可抽出脓液,此乃排除癌的佐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