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健康---女人“乳”此之痛,你可曾真正领会!

宋兴茂医生 发布于2022-04-14 16:17 阅读量1801

本文由宋兴茂原创

乳腺疾病是一种女性常见病、多发病,是危害妇女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想远离乳腺疾病,你需要先学会识别它,做到尽早预防尽早治疗。

一、急性乳腺炎-口诀

急性乳腺化脓炎 金葡链球菌感染

多发产后哺乳期 尤其初产妇多见

乳头皲裂细菌侵 进入淋巴而感染

患侧乳房多胀痛 部位多在外下限

局部红肿和热疼 脓肿形成波动感

同侧腋窝淋巴肿 数天化脓压疼见

寒战高热食欲差 血象增高是特点

超声查有液平段 穿刺排脓可愈痊


乳房疼痛.png


解释:


急性乳腺炎(acute mastitis)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多由金葡球菌或链球菌沿淋巴管入侵所致。多发生于产后哺乳期的妇女,尤其是初产妇更为多见。


病菌一般从乳头破口或皲裂处侵入,也可直接侵入引起感染。但以产后3~4周最为常见,故又称产褥期乳腺炎。


临床特征:


1、患侧乳房疼痛,炎症部位多位于乳房的外下象限;


2、局部红、肿、热痛,触及痛性硬块,脓肿形成后可有波动感;


3、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常在数天内化脓、压痛;


4、可有寒战、高热、倦怠及食欲不佳等症状,血白细胞增多;


5、超声波检查有液平段,穿刺抽出脓液。


二、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口诀

肉芽肿性乳腺炎 年龄三十是经产

乳晕区外单乳房 外上象限常多见

肿块先疼肤后红 边界不清多粘连

同侧腋窝淋巴肿 少有发热病程短

肿块迅速可增大 反复发作是特点

并发脓肿瘘道成 腿长红斑小叶炎


解释:


a-6.png


临床表现:


1、年龄:


好发于经产妇女,多有哺乳经历,平均年龄34.6岁;


2、部位:


多单侧,外上象限多见,除乳晕区外其他乳腺部位均可发生;


3、表现:


肿块不痛或先剧痛,表面皮肤不红或微红,质硬,边界不清,常与皮肤或周围组织粘连,并伴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但少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4、病程短,肿块常于短期内迅速增大,且反复发作;


5、并发症:


可并发脓肿、溃疡或瘘道形成;腿上长红斑。


三、浆细胞性乳腺炎-口诀

浆液细胞性乳腺 慢性非细菌性炎

导管上皮多增生 大量脂质刺导管

炎症侵润纤维增 好发五十中老年

局部红肿和热疼 消炎无效是特点

乳房肿块大变小 边界不清肤粘连

不侵肌层不固定 可与乳癌来相鉴

乳头溢液淡黄色 涂片浆细胞可见

早期同侧淋巴肿 压疼明显质地软

淋巴病程不相关 后期消失可不见

乳腺导管多增生 乳头回缩橘皮变

后期脓肿常破溃 粉渣排出成瘘管


a-9.png


解释:


浆细胞性乳腺炎一种慢性非细菌性炎症,为良性,是由于乳腺导管上皮不规则增生,分泌功能失常,大量含脂质的分泌物积聚分解刺激乳管周围的组织,引起炎症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


诊断主要根据其临床表现的特点:


①不同程度的乳房局部红、肿、热、痛及全身反应的炎症表现, 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为本病特点之一;


②多发于30~40岁左右的非哺乳期或绝经期妇女;


③乳房肿块常为首次就诊症状,多位于乳晕深部,急性期肿块较大,亚急性期及慢性期持续缩小形成硬结,此为本病的特点。通常在炎症后期形成肿块,边界不清,可伴有皮肤粘连,但不浸及肌层不与胸壁固定;


浆细胞.png


④在某些病例中乳头溢液常为首发早期症状,且为唯一体征,乳头溢液为淡黄色浆液性,血性者较少。涂片检查可见浆细胞,嗜酸粒细胞浸润;


⑤同侧腋淋巴结肿大,在早期可出现,其特点是质地较软,压痛明显,与病程长短不相称,随病程进展可渐消退;


⑥由于乳腺导管纤维增生和炎症反应,导管缩短而致乳头回缩,有的因局部皮肤水肿呈“橘皮样”变;


⑦本病后期肿块软化而成脓肿,破溃后流出脓液常伴有粉渣样物排出,久治不愈者可形成通向乳头孔的瘘管。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