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咯替尼(艾瑞妮)使用中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之手足综合症和皮疹

颜昕医生 发布于2022-12-31 20:14 阅读量1049

本文由颜昕原创

马来酸吡咯替尼片

随着吡咯替尼在国内上市、进入国谈目录、进入医保,咯咯替尼的热度及知名度不断提升,使用者日渐增多,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一些药物不良反应,不少患者因不良反应而产生畏惧心理,对吡咯替尼的继续使用产生畏难心理,失去信心,影响了疾病的治疗。因此有必要将吡咯替尼使用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和大家做个介绍,帮助使用者巧妙应对药物反应,顺利度过用药初始阶段,让药物发挥最佳疗效,尽最大可能把疾病控制好。

治疗用药每天一大把

吡咯替尼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腹泻、手足综合症、呕吐、白细胞总数明显下降、嗜中性粒细胞总数明显下降等。手足综合症发生率78.5%,是发生率第二位的不良反应,1-2级手足综合症发生率为53.9%,3级手足综合症发生率为24.6%。

吡咯替尼治疗后手足综合征

手足综合症主要表现为手掌和足底感觉麻木、感觉迟钝、感觉异常、麻刺感、无痛感、程度不等的各种刺激痛、皮肤肿胀或红斑、脱屑、皲裂、硬结样水泡等,严重时可影响日常生活或正常工作。皮疹发生率13.8%,发生率较低。

吡咯替尼治疗后皮疹

皮疹可以表现为痤疮样皮疹、瘙痒、皮肤干燥、皮肤红斑、毛细血管扩张、毛发改变、色素沉着等。那么如何面对服用吡咯替尼出现的手足综合症和皮疹等皮肤反应呢?

首先注意保护皮肤:建议使用SPF>18的温和防晒用品,保持身体清洁及干燥部位皮肤的湿润。避免接触碱性和刺激性强的洗漱用品,沐浴后涂抹温和润肤露或维生素E软膏预防皮肤干燥,减少皮肤瘙痒。

其次注意减少外界刺激:避免接触过冷或过热,避免外伤,避免受压或摩擦。

以上措施若无好转,就得考虑药物治疗:轻度皮疹通常不需要药物治疗。局部瘙痒:局部使用复主醋酸地塞米松软膏、氢化可的松软膏。皮肤干燥:局部使用薄酚甘油洗剂或苯海拉明软膏。合并感染:抗生素治疗,如莫匹罗星、环丙沙星软膏外涂。

若上述处理仍无好转,皮肤反应过重,应及时就诊,寻求相应的医学处理。

若2级手足综合症经过上述处理后仍不缓解,应暂停其他合并化疗药物使用。吡咯替尼经常与卡培他滨合用,卡培他滨也可出现手足综合症的不良反应。如果观察数日手足综合症仍无缓解,则予暂停吡咯替尼使用,直至手足综合症减轻。当手足综合症好转或恢复至1级手足综合症方可考虑恢复使用吡咯替尼。

每次恢复使用时视情况可考虑将药物减量,每次减量减少80mg剂量,继续观察用药反应,最多减量两次,最低有效剂量为240mg。若治疗效果符合预期且无显著不良反应可考虑恢复至原剂量400mg。

若3级手足综合症经过上述处理后仍不缓解,同样依次暂停其他合并化疗药物及吡咯替尼使用,若停药超过2周手足综合症仍无减轻则停用此药,重新制订用药方案。

若出现重度进展性大疱样皮疹或粘膜病灶则停用此药,重新制订用药方案。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