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门诊中,常有家长焦虑询问:“孩子隐睾术后 1 个月,睾丸又缩回腹股沟,是不是手术没做好?” 其实约 30% 的 “回缩” 是 “假性回缩”,无需二次手术;即便 “真性回缩”,及时处理也能恢复,无需过度恐慌。
先明确:术后回缩分 “真假”,别误判 “正常现象”
隐睾手术是将睾丸固定于阴囊,但术后 1-3 个月可能因阴囊水肿、提睾肌敏感,出现 “睾丸暂离阴囊底部”,需区分两类情况:
假性回缩:术后 1-2 个月常见,因阴囊水肿(空间变小挤移睾丸)或提睾肌敏感(哭闹、受凉时收缩拉回睾丸),水肿消退(2-3 个月)或孩子放松后,睾丸会自然回阴囊,无需处理。
真性回缩:术后 3 个月以上,睾丸仍持续在腹股沟 / 阴囊上方,温暖放松时也无法推至阴囊底部,多因手术固定过浅、精索张力高或瘢痕粘连,需就医评估,必要时二次手术。
简言之:术后 1-2 个月 “回缩” 多为假性;术后 3 个月仍如此,需警惕真性回缩。
3 个处理要点,科学应对术后回缩
1. 第一步:辨真假 —— 看 “时间 + 放松状态”
选时机:洗澡(温暖)、睡醒(放松)时轻触阴囊,若能摸到睾丸(即使偏上),多为假性;
看时间:术后 1-2 个月偶见回缩,待水肿消退(阴囊肿胀消失)后再观察;
排外力:孩子哭闹、受凉或穿紧身裤后,先安抚、换宽松裤,10-20 分钟后复查,避免误判。
例:1 岁男孩术后 1 个月 “回缩”,温暖环境下检查发现睾丸在阴囊上部且有水肿,观察 2 个月后水肿消退,睾丸位置正常。
2. 第二步:真回缩 ——3 个月后及时就医
术后 3 个月若出现以下情况,需到小儿泌尿外科复查:
温暖放松时,阴囊内摸不到睾丸或仅摸及部分;
医生无法将睾丸推至阴囊底部,或推至后立即缩回;
超声显示睾丸持续在腹股沟区。
医生通过触诊 + 超声评估:精索张力高可先尝试手法牵引;无效或瘢痕粘连则需二次固定术(最佳时机为发现后 1-3 个月),避免睾丸长期高温影响发育。
例:2 岁男孩术后 3 个月真性回缩,手法牵引 1 个月无效,二次手术后睾丸稳定于阴囊。
3. 第三步:避诱因 —— 做好术后护理
不挤压:术后 1 个月内轻换尿布,不按压阴囊,穿比腰围大 1-2 厘米的宽松裤子,忌紧身裤;
少哭闹:避免孩子长时间剧烈哭闹(减少腹压牵拉睾丸);
定期查:术后 1、3、6 个月按时复查,分别评估水肿、睾丸位置、发育情况。
例:1 岁半男孩术后 2 个月因穿紧身裤致轻微回缩,换宽松裤 1 周后恢复正常。
最后提醒:术后回缩不可怕,科学应对是关键
隐睾术后回缩发生率约 5%-10%,真性回缩经二次手术可解决,不影响后续发育。家长需牢记:术后早期先观察辨真假,3 个月后真回缩及时就医,日常做好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