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喝水就排尿,是好是坏?

廖贤平医生 发布于2022-12-03 15:29 阅读量2183

本文由廖贤平原创

常言道:三天不吃饭可能没事,但人若是三天不喝水,可能就会脱水死亡、。由此可见喝水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一般来说,“喝得多,尿得多”是大多数人的认知。但是,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有这样两种人:“一喝水就排尿”的人和“喝了水也很久不尿”的人。

究竟什么原因导致这两种情况的出现,难道真是肾脏问题吗?哪一种情况才是健康的呢?

别着急,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尿尿那些事。

一天排尿多少次最正常?


医学研究认为,正常人每天的排尿量为1000~2000毫升。

据观察,大部分健康成年人一天要排尿6~8次,其中,白天排尿4~6次,夜间0~2次。

如果排尿次数经常明显增多,就可以定义为尿频。如果夜尿经常超过两次,就是夜尿增多。

当然,尿多尿少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候喝水多了,尿就相对较多;出汗多了,尿就相对较少。

所以,只要您的排尿频率和尿量在正常范围之内,就不必太过担心。

一喝就尿,是不是肾虚?



很多人以为老想尿,肯定是肾虚,其实大多数尿频和肾无关。

因为,如果小便次数多,但尿量少,可能是膀胱和尿道问题;如果排尿次数多,且尿量也不少,则有可能是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甚至是肿瘤。

若你的尿量和频率都正常,但就是一喝水就想上厕所,往往是有以下几种可能:

1喝水过快

据研究表明,人体每天的需水量是2000ml左右,若喝水太多,人体储存不下,自然就要排出去。

很多人都没有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总喜欢等到口渴时再大口地喝水。

此时,水分一下子补充得过快,还没有好好吸收就已经循环到肾脏了,就会快速产生尿意。


2膀胱小

有的人膀胱大,储存的尿液多,尿液积累到很多之后才会刺激到膀胱,产生想要尿尿的感觉,所以他们可以很长时间不排尿。

而有的人膀胱比较小,一有尿就会刺激膀胱产生尿意,这类人就会频繁排尿。

3括约肌松弛

膀胱括约肌的松弛程度也影响了一个人排尿的频率。

有的人膀胱括约肌很强大,收缩能力自如,就能很自如地憋尿,所以可以很长时间不上厕所。

而有的人括约肌比较松弛,所以膀胱兜不住太多的尿液,就会想要上厕所。

4心理因素、寒冷刺激

当人体处于紧张状态时,血液循环加快,体内激素改变,抗利尿激素减少,也容易出现频繁上厕所的现象。

而寒冷的环境下,身体为保持热量,肌肤和膀胱都会自动收缩,蓄尿能力下降,排尿次数也容易增多。


喝多尿少,是什么问题?

一般来说,喝水之后也可以久不排尿的人,除了膀胱较大或膀胱括约肌收缩能力较强外,还可能有以下原因:

1经常运动

经常运动的人,身体消耗能量、水分的速度都会比较快,加上出汗,也就没什么尿意。

2极度缺水

平时没有养成按时喝水的习惯,当身体极度缺水时才开始补充水分,就会导致肾小管会首先吸收大量水分,形成的尿液就比较少,所以喝了很多水,也可能难以有尿感。



3习惯憋尿

如果平时经常憋尿,膀胱的敏感度就会有所下降,即使喝很多水,身体也能适应,不会那么快的产生尿意。

4疾病因素

能够引起尿量减少的疾病其实并不少,所以,如果发现自己总是喝水却很少上厕所,并且身体还伴随其它不适,就需要去医院了。

这是因为,如果尿异常的少,不排除有肾功能异常的情况,长期不重视,可能有患尿毒症的危险。


有一种尿频不要忽视

其实,大家与其总是和别人“比喝水”、“比撒尿”,倒不如多观察自己本身的排尿变化。

比如,发现自己不喝水都频频上厕所,而且无尿的情况居多,那就一定要注意了,这可能是尿路感染了。

1女性尿路感染

女性尿道较短,肛门和尿道开口距离也较近,因此较容易有尿路感染。

尿急、尿痛、尿频、腰痛是尿路感染的常见症状。这些症状并不会一起出现,也可以只有1~2个症状。

作为女性,除了尿路感染之外,外阴局部炎症(阴道炎),盆腹腔占位(巨大子宫肌瘤、妊娠)等都可能引起尿路刺激征。

2男性前列腺疾病

几乎每个男性都逃不过前列腺疾病的魔爪。

据统计,18-80岁的男性中,90%的人患有前列腺炎;40岁以上的男性中,80%的人患有前列腺增生。

其中,前列腺炎多为细菌感染所致,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不尽以及夜尿多。

前列增生则是由于机体功能退化所致,一般会有以下两种症状:①尿频、尿急、单次排尿减少、夜尿增多;②排尿困难、尿不尽或者尿不出来。

两种人的尿频另有原因。

妊娠妇女尿频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子宫压迫膀胱所致。

小儿尿频:

哺乳期婴儿,进水量较多而膀胱容量小,日排尿可达20次左右;

1岁左右的幼儿,日排尿多在15次左右,至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则日排尿6~7次。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