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常见的血管性认知障碍类型

师幸伟医生 发布于2023-12-11 08:15 阅读量777

本文转载自网络总结

依据病灶特点和病理机制的不同,分为以下几种。

(1)多发梗死性痴呆:是由多发性脑梗死累及大脑皮质或皮质下区域所引起的痴呆综合征,是血管性痴呆的最常见类型。常常表现为反复多次突然发病的脑卒中,阶梯式加重、波动病程的认知功能障碍以及病变血管累及皮质和皮质下区域的相应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体征。

(2)关键部位梗死性痴呆:是指由重要皮质、皮质下功能区域的数个小面积梗死灶,有时甚至是单个梗死病灶所引起的痴呆。这些与高级认知功能密切相关的部位包括角回内囊、基底核、海马、丘脑、扣带、穹隆等。丘脑性痴呆主要累及丘脑前核、丘脑乳头体束,表现为注意力、始动性、执行功能和记忆受损,垂直凝视麻痹、内直肌麻痹,会聚不能,构音障碍和轻偏瘫。内囊膝部受累,表现为认知功能突然改变,注意力波动,精神错乱,注意力缺乏、意志力丧失、执行功能障碍,局灶体征如偏瘫和构音障碍轻微。

(3)分水岭梗死性痴呆:属于低灌注性血管性痴呆,是由于大脑前、中、后动脉供血区交界区域的长期低灌流,严重缺血形成分水岭区域脑梗死导致的认知功能严重受损。分水岭梗死性痴呆的认知功能障碍常常表现为经皮质性失语、记忆减退、失用症和视空间功能障碍等。

(4)出血性痴呆:是指脑实质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引起的痴呆。出血病灶常累及壳核、内囊、丘脑、脑叶等部位,导致痴呆。丘脑出血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常见。表现为记忆力、定向力、计算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语言障碍,或伴有各种精神症状。

(5)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呈进行性、隐匿性病程,表现为伴有反复发作的局限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痴呆,常伴有明显的假性延髓性麻痹、步态不稳、尿失禁和锥体束受损体征等。部分患者可无明确的卒中病史。

(6)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是一种遗传性血管病,晚期发展为血管性痴呆,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