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热药(布洛芬)您用对了吗

师幸伟医生 发布于2022-12-25 11:45 阅读量2664

本文由师幸伟原创

疫情发生以来,尤其近期,退热药(布洛芬)成了大家居家必备或经常使用的药物,但在一部分人的口中:体温降不下来,布洛芬没效,还要加用特效药吗?真实情况是这样吗?布洛芬您用对了吗?

1、注意补水。布洛芬属于非甾体抗炎药,具有解热镇痛作用,常用于发热、疼痛的患者。起发挥作用的直接效果就是出汗,伴随着出汗,我们体温下降,暂时达到降温预期。在这个过程中,其实非常重要的一个过程就是出汗,可激发我们出汗的方法很多,比如饮水,如果想要布洛芬的预期效果更强更猛烈,服药前服药后适度补水,其实非常重要,一个可以产生协同作用,另一个本次新冠感染非常常见的现象有口唇开裂,咽喉肿痛、鼻腔出血等,出汗后的机体缺水,又没能及时补充有一定的关系。因此补水对于退热非常重要,勿单纯依赖药物作用。发热常伴随其它不适症状,如疲乏、精神差、食欲差,有些还有呕吐、腹泻等,这更加重了饮水的困难和布洛芬胃肠刺激的发生率,因此增加意识,主动饮水,发热期间至少补水1000-1500mL左右,以自己的小便次数增加或口唇湿润为目标,这样才有可能达到预期效果。

2、搞清剂型。布洛芬的用药历史已有几十年之久,新型药物层出不穷,但该药的应用仍有广大的群体,切随时制药工艺的进步,开发出了各种剂型,适应于不同的病症或群体。比如:布洛芬的半衰期是1.8到2小时,完全吸收是3.6到4小时。因此一般建议需重复使用者,间隔4小时为宜。为延长代谢,减少服用次数,对于须定时服用的疼痛患者,开发了布洛芬缓释剂,作用时间可长达12-24小时。局部疼痛的患者,还有开发的涂剂或凝胶,方便这类患者使用。为增加儿童的服用方便,又开发了颗粒剂和混悬液等剂型,前者改变了性状;后者直接将原液溶入溶液中,加入调味剂,增加儿童的接受度。为减少胃肠刺激,这是非甾体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开发了胶囊和栓剂,前者在胃里需要10-15分钟才可以化开,能一定程度预防药物对胃的刺激;后者直接从直肠用药,不通过胃肠,方面了很多患有慢性胃病和发病呕吐的患者。对于高热,一般原液效果较好,药物能快速达峰起效,但要注意常见的不良反应。

3、管理焦虑。虽然至今已抗疫三年,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目前的新冠感染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和知识储备,用药选择跟风,抱着不行就换,追捧“特效”的心理,在反复试药的过程中,犯了大忌,疗效没出现,反应先来到。除非属于禁忌用药范围,否则在“布洛芬”这样的退热药使用方面,都可以谨慎尝试和科学加量。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