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的前世今生

师幸伟医生 发布于2022-03-15 09:12 阅读量1028

本文转载自搜狐健康

阿司匹林的“前世今生”

阿司匹林中文普通名为乙酰水杨酸,属非甾体抗炎药,诞生于1899年。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后发现其可以用于抑制血小板聚集,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肺梗塞、脑血栓形成等,目前临床上主要用于抑制血小板聚集,随着研究的不段深入,其适应症仍在扩展,临床上的用药风险也得到空前重视,形成了正反两方意见,在争议中我们提高了认识,应用阿司匹林我们更加有的放矢。

伦敦大学一个研究小组发现:日常服用阿司匹林的病患心脏病或中风发作几率降低10%,几率降低的主要是非致命性心脏病发作,因心脏病发作或中风死亡风险并无减少。

不过,常服阿司匹林可能令胃部或脑部出血风险增加三分之一,几乎完全抵消了对心脏的益处。研究人员在由美国《内科学文献》月刊发表的报告中写道,常服阿司匹林的患者,每120人中一人“躲过”心脏病,但每73人中有一人内出血。

最近在2012年美国心脏病年会上,来自布里格姆和妇产医院(BWH)的研究认为,以冠脉阻塞为特征的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服用高剂量和低剂量阿司匹林,在预防心血管疾病复发方面无明显差异。

英国《每日邮报》10日援引报告主要作者拉奥·塞沙萨的话报道,有心脏病史的患者可以继续服用阿司匹林,因为它能预防心脏病再次发作这一点没有争议。不过,阿司匹林对这类患者的作用“没有先前认为的那么大”。

美国中风协会举办的2012年国际脑卒中会议上报道:华法林和阿司匹林在正常心率的心衰患者中预防死亡和中风的作用类似。虽然华法林对治疗4年或以上的患者有益,整体而言,华法林和阿司匹林作用相似,研究提示每年在华法林组和阿司匹林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0.12%和0.05%。鉴于总体来说两种药物治疗并无差异,且华法林可能的益处治疗4年后才出现,考虑到出血的危险,没有令人信服的理由使用华法林。

美国研究人员把两种阿司匹林衍生物混合在一起制成一种“超级”阿司匹林。实验结果显示,这种新型阿司匹林能够抑制结肠癌、胰腺癌、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白血病等11种恶性肿瘤细胞生长,而且无损正常细胞。 这种“超级”阿司匹林名为一氧化氮硫化氢(NOSH)阿司匹林,由先前开发的两种阿司匹林衍生物混合而成,一种衍生物能够释放一氧化氮,有助于保护胃黏膜,另一种释放硫化氢,提升阿司匹林抗癌能力。

在由美国《癌细胞》杂志发表的论文中,研究人员解释,肿瘤细胞扩散时,淋巴管内细胞中一种特定基因改变“表达”,成为肿瘤生长和细胞输送的连接点,可能引发全身淋巴管炎症和扩张。淋巴管一旦扩张,肿瘤细胞经由它扩散的能力随之增强。而阿司匹林可以抑制淋巴管的扩张,达到切断肿瘤细胞输送通道的效果。

阿司匹林相关性哮喘可能是一个让患者和医生都感到头疼的问题。安全有效的阿司匹林脱敏方案可以使阿司匹林加重呼吸系统疾病(AERD)患者也能获得阿司匹林治疗的镇痛与抗炎益处。 阿司匹林脱敏治疗还可减弱患者对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和萘普生)的反应,这些药物与阿司匹林一样抑制环氧合酶1(COX-1)酶。AERD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和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可诱发鼻炎和哮喘发作,而且即使患者小心避免使用任何非甾体抗炎药,该病仍逐渐进展。与未接受脱敏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阿司匹林脱敏治疗的AERD患者的鼻窦炎发作减少,哮喘症状与嗅觉均有所改善,糖皮质激素使用量也减少。

科学来源于实践,研究促进发展。随意扩大适应症是对医学精神的误读,不能与时俱进又违背了发展规律。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我们正确的认知态度。阿司匹林的应用依赖我们的推广,更依赖我们的发现,为病人服务,病人获益最大化应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