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问医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换”还是“保”?

刘安庆医生 发布于2018-12-26 10:22 阅读量6080

本文由刘安庆原创

  近年来,膝关节炎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已成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很多患者听到膝关节手术时,都会想到“换关节”,门诊中常有患者疑问“我还年轻,可不可以不做手术?不换膝关节能不能达到治疗效果?……”

  “膝关节保留还是去掉?修补还是置换?这是膝关节骨关节炎治疗问题上一直备受关注的热点与争议话题。作为一个骨关节科医生,我更多考虑的是患者的长期受益及预后问题,并非所有的患者都需要换关节。需遵循循序渐进的治疗原则,即先保守后手术的治疗原则。

  患者一般在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后,能明显改善滑液组织的炎症反应,提高滑液中玻璃酸钠含量,增强关节液的润滑功能,保护关节软骨,促进关节软骨的愈合与再生,缓解疼痛,增加关节活动度。


2017022342504257.jpg

  当膝关节骨关节炎进入中晚期后,药物、物理、注射玻璃酸钠等保守治疗对很多患者已无明显效果。手术成为唯一有效治疗方式,微创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术后能够明显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恢复患者的运动状态。”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骨关节科主任刘安庆教授介绍。

  玻璃酸钠注射注意事项

  玻璃酸钠治疗一般一周打一次,需要打五针,需要注射到关节腔,因此注射技术也是非常重要。

  “保膝”微创手术治疗

  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HTO),是通过胫骨近端微创楔形开槽,改变下肢力线的异常分布,降低内侧间室的压强,将其恢复到软骨能够承受的正常范围,使得受损的膝关节内侧不负重或者少负重,可明显缓解疼痛和改善步态,改善膝关节生物力学环境和有效血液循环,促进内侧间室关节软骨修复,减轻膝关节疼痛,恢复膝关节正常活动。从而避免换关节,或者推迟换关节的时间。特别适合相对年轻活跃、MPTA(胫骨近端内侧角)小于85度或大于90度的内侧骨关节炎患者。临床实践证明,约三分之二的患者并不需要膝关节置换,可以采用保膝手术治疗,有效率甚至超过全膝关节置

  选择的优势:由于属于微创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对软组织破坏少,所以患者术后锻炼的时间早,并发症少,恢复越快。

  术后当天床上活动,术后第2天就开始患肢部分负重,4周开始逐渐增加负重,6-8周后可以完全负重。由于此微创手术不破坏关节内的任何重要结构,包括软骨、交叉韧带、半月板,因此被称为为真正的保膝手术,它可以完整的保留膝关节的功能和本体感觉。手术只相当于一次小腿的不全骨折的愈合,所以术后很少发生关节活动受限的情况,患者不需要很辛苦的进行关节屈伸锻炼,就可以达到关节活动自如。充分体现了“保膝”理念,保留了关节的自然运动功能与舒适性,延长患者膝关节的自然寿命。

  等到晚期,两侧关节磨损都会比较严重,保膝治疗已经无效,就需要关节置换手术治疗了。对于膝关节置换手术,简单的来说,就是把膝关节坏掉的软骨给去掉,然后套上金属材料,类似于牙齿坏了,装上牙套的过程,目前关节置换手术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我们科室每年完成各类关节置换手术千余台。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