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房颤怎么办?该不该做手术?我来告诉你(房颤导管消融指征)

黄俊医生 发布于2022-01-03 10:33 阅读量1639

本文由黄俊原创

  1. 什么是房颤

      房颤是一种快速的、无序的心房电活动为特征的室上性心律失常,不协调的心房激动导致心房无效收缩;心电图特征包括R-R间期绝对不规则,规则有序的P波消失,代以不规则的心房颤动波f波。

1.jpg

   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在40~50岁人群中患病率小于0.5%,到80岁时患病率则达到5%~15%。2010年全球估计有2090万男性房颤患者、1260万女性房颤患者,发病率高达2.5%,且每年新确诊的房颤患者为12万~21.5万人。

2.房颤的危害

 房颤的时候我们的心房处于一个颤抖的状态,机械活动丧失,电活动紊乱,无规则,所以这个时候整个心脏的活动状态是紊乱的。房颤的主要危害包括1)脑卒中是房颤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5%,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是正常人群的5-6倍,瓣膜性房颤的患者可高达17倍。房颤导致的卒中很多是致命的,房颤患者脑卒中的患者1个月内死亡率高达25%。2)心力衰竭,心力衰竭也就心脏功能不全,主要表现为胸闷、气短、活动能力下降、乏力、出冷汗、水肿等等,房颤的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是正常人群的3-5倍,心衰患者中合并房颤的比率约13%-27%,两者互为因果,相互加重,恶性循环。3)房颤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甚至会引起猝死,4)其他血栓事件,5)生活质量下降及老年痴呆等等。

blob.png

3.得了房颤怎么办?该不该做手术?(房颤导管消融指征)

   房颤的治疗主要包括3个控制,1个预防。控制房颤危险因素、控制心律、控制心率,预防脑卒中。East-AFNET4研究提示积极的早期节律控制治疗能降低心血管不良结局的风险。EARLY-AF研究提示与抗心律失常药物相比,导管消融作为症状性房颤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可显著降低心律失常复发。导管消融作为最有效的节律控制手段,广泛应用于临床,那么什么样的房颤患者需要导管消融手术?我们可以看看指南的推荐(英文部分是2020ESC房颤指南,中文部分是2018年中国专家共识)

blob.png

blob.png

  房颤机制就像一栋房子里的电路紊乱了,电流在房子的空间里到处乱窜,导致整个心房的活动变得不规则,导管消融手术,就是用一定的能量将哪些紊乱的电路给重新的修理一下,尽可能的恢复正常的电传传导。结合临床指南的推荐和我们在临床工作的经验,我们推荐以下的患者应该尽早的做手术治疗:

需要导管消融的房颤患者:①症状性的阵发性房颤,发作频繁,无论是否药物治疗;②无症状的阵发性房颤,发作频繁,无论是否药物治疗;③症状性的持续性房颤,④房颤合并心衰或者因房颤导致心脏结构及功能改变的患者;⑤合并其他心脏疾病如冠心病、肥厚心肌病、瓣膜病等的房颤患者,房颤发作时症状恶化;⑥快慢综合征的患者;⑦特殊房颤患者不适合长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⑧房颤导管消融有效,但多年后再次复发的患者。

房颤导管消融指征.jpg

导管消融的目的是控制房颤的进展,尽早的节律控制,尽早获益。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