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室性早搏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可见于正常人群和各种器质性心脏疾病的患者,临床表现个体差异较大,有些人完全没有症状,但部分人会有心悸、胸闷、心脏漏跳、头晕、乏力,有些敏感的人甚至会出现心绞痛或者咳嗽的症状。
室性早搏个体差异大、风险及预后结果不一,患者的认识不足及过度焦虑导致治疗的恐慌。有的患者早搏很少、症状很重,治疗很迫切;而有的患者症状轻,但早搏很多、影响心脏结构却自己不以为然,所以规范的治疗非常重要。结合我多年的经验总结了室性早搏诊治应该注意的6个问题,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帮助。
1.确定是不是室性早搏?
早搏分为室早、房早、交界性早搏,单纯从症状以及摸脉搏是很难确定其性质,心电图可以确定早搏的形态,对诊断室性早搏及判断早搏的位置、危险分层等有重要的意义。所以确定是不是室性早搏,第一步就是心电图能捕捉到室性早搏的图形。
2.是否合并有基础的心脏疾病?
是否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对早搏的患者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涉及到后续的治疗方案、治疗目标。早搏是心肌异质性的一种表现。有部分室性早搏的患者,特别是流出道室性早搏的患者是没有器质性心脏病的,也叫做特发性室性早搏,只是部分心肌发育变异导致,早搏可以通过射频消融的方式去根治。而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心肌异质性是因为心脏基础疾病导致,心肌异质性的条件持续存在,基础比较复杂,室早的形态多变、治疗效果较差,治疗的主要目标是以尽量减少室性早搏对机体的影响。
评估是否合并有基础心脏病的方法:①既往病史,②最简单最实用的就是心脏超声,③心电图也可以间接反映心肌电活动的状态,④心脏磁共振,⑤心肌活检等
3.室性早搏性质及风险的评估有多大风险?
早搏性质的评估主要是为了明确室性早搏引起恶性心律失常的风险,室早导致恶性心律失常的风险有几个方面①室早的形态,多型室早比单型室早风险大,②室早联律间期,早搏联律间期短,R-on-T的风险大,③有无合并有室速,④运动的反应、运动后室早、室速频繁出现的,风险大;⑤特殊的室早,如调节束起源的室早,发生室速、室颤的概率较高,⑥特定条件,如心肌梗死、心衰、心肌炎、电解质紊乱等出现的室早风险也相对较大。
评估室早性质及风险的方法:①心电图,②动态心电图,③运动平板试验,④血液生化指标,⑤心脏电生理检查等。
4.室性早搏数的评估,究竟有多少?
室性早搏发生时,心脏是在做无用功,且早搏对心脏的张力、血流改变、调节等均有影响,因此室性早搏除了引起恶性心律失常以外,最大的就是对心功能及心脏结构的影响,这个跟早搏的个数密切相关,目前认为早搏个数大于1万次或者早搏的负荷超过10%,就有可能对心脏功能及结构产生影响,无论对于有器质性心脏病或者特发性室早,早搏个数明显增多都会影响心脏。
早搏个数评估的方法:动态心电图
5.室性早搏的治疗决策怎么选?
室早的治疗决策主要是根据以上综合评估后决定。①早搏数少、猝死风险低、无明显症状的患者,不需要特殊治疗,建议采取健康教育、改善生活方式、规律休息等方式,②早搏次数不多、但症状明显,可以考虑药物治疗,③早搏次数多(室早大于1万次/天)、症状严重或猝死风险高、严重影响心脏结构、心脏功能的,需要射频消融手术治疗。④室早伴有室速且猝死风险高、有过心脏停搏、晕厥等情况,需要置入ICD治疗,必要时加药物及射频消融
6.室性早搏的康复治疗怎么做?
室早是一种心肌异质性疾病,心肌的病变是基础,体内条件紊乱是诱发因素,因此室性早搏的多少可能会受到神经调节及内分泌因素、电解质等相关因素影响。正常人群在精神紧张、过度劳累、过量吸烟、饮酒、咖啡等因素下也可以诱发早搏。而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早病人在体内条件紊乱的时候,病情加重更快。因此早搏的康复治疗本质就是生活方式的调整与干预,康复治疗是所有治疗方法的基石,贯穿整个治疗的始终。早搏的康复治疗包括:①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良好的睡眠,睡眠对于早搏的患者很重要,大部分患者长期失眠,早搏会明显增加。②调整心态及生活状态,过高的工作压力、过度紧张、焦虑、抑郁等也可使早搏数增加,③调整饮食习惯,避免烟、酒、咖啡、辛辣等刺激性食物。④注意原发心脏病的控制,如高血压、冠心病、瓣膜病、心衰等疾病的控制与预防。⑤健康教育,要正确认识室性早搏,选择正确的治疗方式。
总之,室早其实并不复杂,就诊时注意以上6个问题 ,简单地说就是1.常规心电图->2.动态心电图->3.心脏彩超/磁共振->4.生化检查/运动平板试验/药物诱发试验->5选择治疗方案->康复治疗/预防复发。一步一步走,规范化就医可以让您得到最大的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