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别心梗前期症状
心梗发病突然,但是不像很多患者说的之前身体都是好好的,只是突然发病而已。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无缘无故的事,只是很多人忽略一些细节。心肌梗死多数是在动脉斑块破裂,进而引起的血栓事件,多数患者都有动脉硬化的基础,很多患者在发病前几天即出现相关征兆,比如:
1. 既往有高血压、抽烟、糖尿病、肥胖、血脂高的患者,尽管之前无心绞痛病史,在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痛、胸闷症状,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但呈进行性加重。
2. 之前有稳定型心绞痛病史,但近1个月频繁发作,且持续时间延长,含服硝酸甘油剂量增加但疗效不佳;或经一段无症状期后,重新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心绞痛。有过冠心病病史心绞痛频繁发作,含服硝酸甘油等药无效,同时伴有不明原因的恶心、呕吐、胸闷、心慌等症状。
3. 休息或睡眠时突发心绞痛,患者可被剧烈的胸痛惊醒。
4. 突然出现胸痛、冷汗、乏力、胸闷不适等。
5.老年人一般症状不典型,通常以心前区不适、胸闷和心慌为主要症状,如持续时间长应考虑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的诊断
诊断的标准1+1法则心肌坏死的证据+临床证据。也就是心肌标志物升高(心肌酶、肌钙蛋白、超敏肌钙蛋白)+以下几项的任意一项或者几项。
(1)心肌缺血症状;
(2)心电图缺血性改变或新发左束支阻滞;
(3)造影示冠状动脉主支或分支阻塞或持续性慢血流或无复流或栓塞;
(4)新的存活心肌丧失或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影像学表现
以前用的3选2虽然准确度没有1+1法则那么高,但我个人认为在临床应用当中仍有一定的价值。所谓的3选2是指1.持续的胸痛症状,2.心肌标志物阳性,3.心电图有特征性改变。3个任意符合2个条件可以诊断心肌梗死。这是第三版心肌梗死定义出来之前的标准。但是有时还比较实用。
时间就是生命,黄金120分钟
时间就是生命,一旦血管阻塞时间长,会导致心肌的不可逆坏死,死亡率40-50%,心肌是不可再生的,错过了最佳的血管开通时间,即使渡过了死亡的难关,但仍然会遗留下心肌疤痕,导致心功能恶化和心律失常等后遗症。因此通过健康教育和媒体宣传,使公众了解急性心梗的早期症状。患者在发生疑似急性心梗症状(胸痛)后,应尽早拨打“120”急救电话,及时就医,避免因自行用药或长时间多次评估症状而延误救治时机。
急性心梗抢救的黄金时间为120分钟,因此,若能在发病后120分钟内开通梗死血管可大大降低死亡率,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符合指证者尽早血运重建
溶栓治疗快速简便,在不具备PCI条件的医院或FMC至PCI时间明显延迟时,对有适应证的STEMI患者,静脉内溶栓仍是较好的选择,且院前溶栓效果优于入院后溶栓。有条件时可在救护车上开始溶栓治疗。
确诊后迅速分诊,优先将发病12小时内的患者运至可行直接PCI的医院,直接将患者送入导管室进行直接PCI;对于已经到达无直接PCI条件医院的患者,若能在FMC后120分钟内完成转运PCI,则应将患者转运至可行PCI的医院实施直接PCI。也可请有资质的医生到有PCI设备但不能独立进行PCI的医院进行直接PCI。
时间就是生命,黄金120分钟,诊断心肌梗死明确的,不要犹豫不决,要听从医生的安排,尽早把阻塞血管开通,对于患者来说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黄金12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