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细胞治疗多线复发淋巴瘤,大杀四方!

郭晓医生 发布于2024-02-25 14:47 阅读量355

本文转载自深圳大学总医院公众号

https://mp.weixin.qq.com/s/6m-E3NU88vBKqrvSr64yAQ

26岁女子,淋巴瘤晚期,终于等到救命细胞“大杀四方”

原创 深圳大学总医院 2023-12-09 10:41 广东



有时候会为

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纠结

但是讲真

上班已经是某些人的奢望





  多次复发 化疗无效 走在绝境边缘  


4年前,26岁的林霜(化名)确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一种源于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

就像做了一场梦,人生偏离轨道,她从一个普通打工人,变成全职抗癌人士。

毕竟人还年轻,经过化疗,一度完全缓解。可一年后,病情反复,她去了国内多家三甲大医院,也参加过肿瘤医院的临床试验。

今年5月,林霜因为腹痛突然加重,到深圳大学总医院急诊入院,当时情况很差,骨瘦如柴,体重只有76斤,肚子却鼓得像个球,全身皮肤和眼睛都黄了(重度黄染),胸闷,气喘,无法平躺。

检查结果提示:

胆红素、转氨酶升高,重度贫血。

胸腹部增强CT提示:

腹盆腔、双肺多发结节,腹膜后多发肿块,肝内多发占位,最大肿块12*11cm,腹盆腔大量积液。

经过普外科、ICU团队紧急救治和悉心监护,林霜捡回一条命,三周后从ICU转回血液肿瘤科病房。

郭晓主任、徐媛媛副主任医师带领诊疗小组对既往治疗、现有检验检查详细分析,诊断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难治复发 IV期B组,IPI评分4分,高危)。

淋巴瘤复发,肿瘤负荷很重,侵犯到了肝脏、肠壁、肺脏,伴有腹腔出血。如果不能及时控制病情,患者随时会因腹腔大出血、肝功能衰竭等急症死亡。

更棘手的是,因为林霜多次化疗后复发,对很多化疗药已耐药,脆弱的身体摇摇欲坠,常规的治疗已经走到尽头。

站在绝望边缘,医生带来了最后一道光。

郭晓主任向林霜和家人介绍了深圳大学总医院血液肿瘤科的“终极武器”:CAR-T细胞免疫治疗。

完全搞明白之后,妈妈和姐姐流着眼泪说,“不惜一切代价”“求医生为孩子搏最后一次”。

林霜的身体已经处在崩溃边缘,郭晓医生、徐媛媛医生如履薄冰,制定了一个更为稳妥的方案:

对症支持,稳定生命体征;

使用新型靶向药物缩减肿瘤负荷,降低大出血风险;

CAR-T细胞治疗(CD19/20双靶点)

经过三个月治疗,林霜腹水明显减少,转氨酶、胆红素指标回落,血象恢复正常。复查PET-CT,肿瘤达到部分缓解,终于赢得“上”CAR-T的机会。

“根本不知道差一点就死了”

林霜进入造血干细胞移植病房。

这个被称为“移植仓”的地方,洁白,无菌,与世隔绝,是许多晚期血液病患者托付性命的“圣地”。

9月4日,林霜第一次回输CD19/CD20双靶点CAR-T细胞。

一天,两天,一周,两周时间过去。

7-14天是一般人能监测到CAR-T细胞在体内扩增的常规时间。可林霜身上却毫无动静。

不光如此,她还出现了腹胀、腹痛、反复发热,口腔严重溃疡,无法吃东西,就是喝一滴水,都会钻心刺痛。因为粒细胞严重缺乏,只有0.02(正常值为0.5),意味着完全没有抵抗力,嘴巴里的菌群无法停息。

“如果不是在移植仓,她早就扛不住了。”

——血液肿瘤科 徐媛媛副主任医师

“终极武器”没有生效?!


箭已离弦,为保护埋入身体的CAR-T细胞,已经不能使用任何化疗药物。

林霜苦熬的每一天,也成了整个医疗团队望眼欲穿的每一天。

在这段仿佛没有光的长路里,每个人都拼尽了全部的努力。

郭晓主任医师、徐媛媛副主任医师带领医疗小组,积极对症支持治疗。王红新护士长带领护理团队,进行更为细致和耐心的护理,关注情绪、疏导心理、帮助饮食起居。妈妈每天都来,用对讲机和林霜通话,讲什么都好,就是不肯离去。

这些点点滴滴的温暖,让林霜始终撑着那口气,再难受,每天都会坚持喝营养粉,一口也要坚持。



  第31天的奇迹  


到底出了什么偏差?是前期反复化疗造成T细胞功能严重受损,还是细胞培养有问题?

在每一天的拷问中,血液肿瘤科带头人于力教授沉着应对,率领科研团队反复研究,很快决定优化培养体系,再次培养CD19/20双靶点CAR-T细胞、同时培养CD19/20双靶点CAR-CIK细胞。

同时,指示临床配合使用POLA+BR控制肿瘤进展,给CAR-T细胞体外培养制备争取时间。

9月25日,林霜第二次回输,CD19/20双靶点CAR-T和CAR-CIK细胞混合物。

一场漫长的拉锯战开始,林霜了经历肝衰竭、呼吸衰竭、IV骨髓抑制、新冠肺炎、口腔消化道大面积溃疡等等生死关卡。

2周,3周,4周。。。就在全部人的心逐渐变凉的的时候。



奇迹出现了!


第二次回输CAR-T/CIK细胞的第31天,监测到外周血CAR-T/CIK细胞扩增!

“终极武器”大杀四方,林霜鼓起的肚子慢慢缩小,胸腹水明显吸收,血象、胆红素、转氨酶也逐渐恢复正常。



得救了!



扛过将近两个月的生死考验,林霜从造血干细胞移植病房成功转回普通病房。重要脏器功能都已经正常,淋巴瘤暂时评估PR(部分缓解),从高危级别下降了好几个台阶。

CAR-T/CIK回输后第64天,外周血还能监测到CAR-T/CIK细胞,数值高达46/ul,闪闪发光的救命细胞仍在杀伤肿瘤。

林霜成了深圳大学总医院肿瘤中心CAR-T扩增最持久的患者。

经历一个又一个跌到谷底的霉运后,这一次,她终于逆风翻盘为“天选幸运儿”。

现在,林霜依旧很瘦,小号病服显得空空荡荡,嘴唇周围的溃疡沾染了紫药水,像经历过严刑拷打。但是她的眼睛很亮,眼里的神采像飞去了远方。

“虽然不知道生这么大病是做错了哪件事,但我知道,能活到现在,是因为很多人做对了很多事。我会好好活下去。”



了解一下这个神仙团队  

深圳大学总医院血液肿瘤科是医院重点学科、深圳市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大学卡尔森国际肿瘤中心临床部,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为一体的临床科室。

血液肿瘤科由血液组、肿瘤组、移植组、放疗组及特检实验室组成。科室运用精准诊疗为基础,依托深圳大学卡尔森国际肿瘤中心开展国际联合手段治疗血液肿瘤。

学科带头人于力教授,是深圳大学总医院血液肿瘤科主任、深圳大学总医院临床医学首席专家、深圳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深圳大学卡尔森国际肿瘤中心执行主任、深圳大学-豪石细胞治疗研究院院长、深圳市恶性血液病精准诊疗重点实验室主任、全军血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液病精准诊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深圳市医学会肿瘤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目前,深圳大学总医院CAR-T细胞免疫治疗不断优化、更新换代,现行使用CD19/20、GPRC5D/BCMA等双靶点CAR-T治疗难治复发B细胞淋巴瘤、难治复发多发性骨髓瘤,安全性良好,有效率达100%,完全缓解率达80%以上。

经治双靶点CAR-T细胞治疗病人最长随访期2年,仍处于缓解状态。为常规治疗手段无效的复发难治性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END-

资料来源:深圳大学总医院血液肿瘤科

本微信号致力于公益宣传,无任何商业用途,若有文字、图片、视频涉及侵权或违规,请及时告知删除。



喜欢就奖励一个“”和“在看”呗~

文章已于2023-12-09修改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