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于症状是治疗抑郁症的最大误区!
于靖媛医生
发布于2022-09-21 11:30
阅读量104
本文由于靖媛原创
心理疏导治疗就是围绕着患者疾病进行的。治疗中,我们一般不需要纠结症状,一般是通过症状来判断病情。因为对于症状来说,纠结是没有用的,它只是病症的外在表现,不从根本下手,只纠结症状是治标不治本。很多患者应该都有这个体验:一个症状没了,新的症状就冒出来了。例如,分析某个“怕”会不会是真的?可能不可能发生?分析过后,可能不是真的,放下了,但第二个却冒出来了,再次分析,可能不是真的,第三个……那就糟糕了,就陷入“就症状谈症状”的误区了。很多“怕”是分析不出所以然来的,性格缺陷不除,症状也会层出不穷!如果只把重点放在症状上,对“怕”的理解就不会很透彻、很深刻,“怕”就克服不掉,就很难彻底解决问题,就像好多人会变换症状一样,这两个月怕这个,过两个月怕那个,再过两个月又怕另外一个。因此,接受疏导治疗时,要注意的是防止在症状上进行过多的纠缠,因为症状只是判断治疗方法的一个途径。很多人往往不断变换症状,回头看看以前怕的东西,好像也无所谓了,甚至会想“自己那时候怎么那么可笑呢?这个有什么怕的!”我们不仅会笑对方:“你那个有什么怕的!如果在我身上根本不算问题!”也会自己笑自己,笑自己曾经的怕。分析每一种症状,掉到了误区里。虽然这么多担心性质都是一样的,但如果不分析这个树干,也不从自己性格上进行反思,就很难有所进步。好多人一辈子就在与症状的纠缠中度过。那么,医生经常要了解你的症状,症状究竟有什么作用呢?其作用有二:①用来帮助诊断,分析你的心理过程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②判断疗效。比如,原来症状对你干扰很大,经过治疗后,干扰少了,或者你不太在乎了,就说明你进步了。因此,不要过多纠缠症状,而要分析症状怎么来的?为什么我有,别人没有?过多纠缠症状,而不深入思考,是治疗的一个误区。当你选择就诊后,请你相信你的医生,专业的医生会让你的治疗事半功倍,千万不要用自己的猜测来干扰治疗的过程,以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