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抑郁症的7个真相,第5个你一定不知道
林智医生
发布于2022-05-08 14:42
阅读量145
本文由林智原创
“最近心情很低落,感觉做什么都提不起劲,生活好没意思啊。”“这几天经常失眠,什么事都不做也觉得好累,我好像抑郁了。”你是不是也经常有这样的感受,甚至怀疑自己得了抑郁症。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目前全球抑郁症患者约有3.5亿,中国有将近1亿的患者,也就是说,每十几个人中,就可能有一个有抑郁症。按这个形势发展,到2030年,抑郁症将成为全球疾病总负担的第一位。今天,总结了抑郁症的7个真相,带大家真正认识抑郁症。其中第5个真相有 99% 的人都不知道,看看你是不是那特别的1%。不少人觉得,情绪低落就是抑郁症,其实有可能只是“抑郁情绪”作祟。抑郁症是一种疾病,是与身体痛苦相似的精神痛苦,它会消耗我们的精力,让人们失去对生活的热情。 只有当这种抑郁情绪长期存在时,才需要诊断是否为抑郁疾病。
也就是说,抑郁情绪是短暂的,烦恼解决掉它就消失了,而抑郁症是持续的,就算没什么烦心事,也会一直处于情绪低落的状态。如果不及时自我调节,长时间沉浸其中,就有可能发展成抑郁症。相信不少人在情绪低落时,都曾上网搜索抑郁症的症状,对照自己是否符合。但网上的测试结果,只能体现你当下的状态,并且受主观因素影响,结果不一定准确。比如你刚经历失恋或最近工作不顺心,又或者遭遇了其他挫折,一定会觉得很崩溃,很难过,在做测试时,你会不自觉给自己心理暗示,放大内心的痛苦。当你心情好一些了,又会觉得,其实这也没什么大不了。所以说,网上的测试方法可以作为参照,但不能作为确诊抑郁症的依据。即便到了医院,抑郁量表也只是辅助诊断方式,更多是医生通过对你的观察和与你交流,分析你的症状和测试结果,才能得到结论。一个专业的精神科医生,要经过多年的研究学习、专业训练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才能评断一个人是否为抑郁症。如果网上随便一个测试题就能诊断,那医生就该失业了。还记得之前的热播剧《我在他乡挺好的》里面的胡晶晶吗?平日里阳光开朗,连手机壳都是向日葵,总能为朋友带来快乐的她,却在生日那天自杀了。谁也不知道,她的笑脸背后,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绝望。在外人看来,他们永远笑脸相迎,有些甚至比平常人还要乐观,可私底下,他们每分每秒都在承受抑郁的折磨。再怎么崩溃和痛苦,他们也不会表现出来,而是习惯戴上“微笑面具”,伪装成快乐的样子。所以,总是说“我很好”“我没事”,甚至平日里嘻嘻哈哈,怎么看都不会把他和抑郁症联想到一块的人,说不准也是一位隐藏很深的抑郁症患者。虽说抑郁症的笑容大多是伪装的,但他们偶尔也会真正感到开心。比如说,看到好笑的段子,吃到喜欢的美食,收到惊喜的礼物,他们也会不由自主地露出笑容。但这种开心是短暂的,很快就会被消极情绪给取代,重新陷入空虚和绝望中。状态好的时候,她会拉着同事下班后去吃火锅,在周末约朋友去逛画展,和朋友聚餐时,她也常常是笑得最开心的那一个。抑郁症并不是整天郁郁寡欢,以泪洗面,他们也会笑,只是他们内心并不快乐。你可能会奇怪,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多美好啊,怎么会抑郁呢?很多人习惯把抑郁症和秋冬联系在一起,因为秋冬季节天气寒冷,少见阳光,做什么事都觉得没有动力,容易让人陷入抑郁状态。但有些人却恰好相反,在冬天情绪平和,春天反而感到疲惫、焦躁、失去活力。这是因为,一些长期重度抑郁的人,在秋冬季节虽有自杀想法,却没有精力实施,当春天天气变好,稍微有些精力了,自杀的念头就会更强烈。还有一个原因是,春天是一年中气温、气压、湿度变化最无常的一个季节,而抑郁症患者往往更加敏感,容易在这些变化中产生失眠、情绪低落、躁动不安等症状,加重抑郁情绪。在不少人的印象里,抑郁症就是“想太多”“矫情”,是单纯的心情不好。抑郁症之所以称为“抑郁症”,是因为它和感冒发烧一样,是一种疾病。对患有抑郁症的人说“想开点”,就相当于对感冒的人说“你别咳嗽了”“别流鼻涕了”。很多时候,抑郁症的思维方式、情绪表现是不可控的,需要依靠心理治疗,甚至是药物治疗来对抗抑郁。我的粉丝中有不少抑郁症患者,经常看到他们这样的留言:只要接受系统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大概75%以上的患者都是可以康复的。抑郁症并不是什么疑难杂症,更不是不治之症,治疗抑郁症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接受它,直面它。积极配合治疗,调整好自己的身心状态,就能逐渐摆脱抑郁症。要注意的是,有部分抑郁症患者在痊愈之后容易复发,这时就需要延长服药期,甚至考虑终身服药。毫无疑问,抑郁症是痛苦的,是可怕的,它摧垮你的意志,让你失去热情、期待和活力。允许自己休息,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和情绪,抑郁就会慢慢离你远去。当然,抑郁症患者能理解自己还不够,更需要身边人的理解。如果你身边有抑郁症患者,不要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们,简单一点,倾听他们的感受就好。希望这些关于抑郁症的小知识,能让更多人了解抑郁症,正视抑郁症。愿所有的抑郁症患者,都能找到和抑郁相处的方式,早日战胜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