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家人没有精神病史,有的人却患上精神分裂症?

林智医生 发布于2022-05-02 12:19 阅读量3218

本文由林智原创


家族中有精神病史的人,由于基因的影响,与普通人相比较,患病的风险也就更高。


那么没有亲属患过这些病,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理基因从何而来呢?



精神分裂症的发生,除遗传因素在病因中起重要作用外。


环境中的心理应激和躯体疾病的影响,一直是本病病因学研究的重要方面。



心理社会因素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教养环境:精神分裂症患者幼年期生活在破裂家庭(父母离异、死亡等)者较多;


患者的父母性格怪异或有神经症者较多,为正常人的1倍以上。


患者父母关系不正常;父母与儿女关系不和谐,缺少交流等原因。

 

(2)性格因素:调查显示,很多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都表现出相似的性格特征。


他们通常性格内向、孤僻、沉默寡言、敏感多疑、冷漠。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与患者的性格有着很大的关系。



(3)生活事件刺激:一些强烈的心理刺激也会导致精神分裂症的病因。


比如家人的突然离世,受到一些意外的人身伤害、事业的突然受挫、婚恋关系的突然破裂、突然发生的恐怖遭遇等等,精神上瞬间遭遇强大的刺激,超出心理承受极限。


在分析(事件)必须明确以下几点:

 

①某些生活事件确实可以影响症状的具体表现,但不能因此就确定它是病因。


②必须区分某一生活事件是疾病的病因还是后果,大量生活事件的这种因果关系是很复杂的,只有少数生活事件(如地震、战争)可以说不是个人活动的后果。


③某一生活事件对这个人有致病作用,对另一个人不一定有致病作用;在此时有致病作用,在另外的时候不一定有致病作用,不能一概而论。


因此,在分析生活事件的意义时,必须考虑到个人的过去经历、性格特点、当时处境、躯体情况和社会文化背景等。


躯体疾病因素:


母体怀孕时严重营养不良、妊娠期内病毒感染、围产期小孩脑损伤、神经发育受损等均为发病诱因,对发病起到一定作用。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精神分裂药物往往是有效治疗的基础,也是精神分裂治疗的基石。


心理社会支持治疗对帮助患者适应工作,提高社交应对与他人正常沟通有所助力,对减轻症状和健康生活至关重要。


多数情况下,精神分裂症需要全程治疗,及时针对症状已经消退。

 


日常护理


服用药物,按处方服药很重要,必须遵医嘱持续用药,防止断药、停药,导致复发。

 

患者会有严重的睡眠障碍,通过一些助眠方法,腹式呼吸、采用健康作息时间表,轻度运动、逐渐降低压力,提升睡眠质量。

 

进行日常病情检测,学会观察记录疾病的迹象,学会自我监控不良思维和认知。

 

温馨提示:精神分裂症如果得到很好的治疗是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的,在治疗过程切勿听信偏方,切勿放弃治疗,一定要树立良好的心态,建立正能量。多做有氧运动以及多做些锻炼也是有助于对疾病的缓和。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