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每年体检都正常,发现却已经是癌症晚期?

郑于臻医生 发布于2025-05-29 15:14 阅读量2407

本文由郑于臻原创

体检年年做,结果却让人揪心:明明每年体检都显示一切正常,怎么突然就查出了肿瘤晚期?

这或许是许多朋友心中的困惑。难道自己做的体检是假的吗?

其实,这背后隐藏着一个重要的事实:常规的体检项目往往很难发现早期癌症。

今天,郑医生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如何正确地开展防癌筛查,科学、高效地守护我们的健康。

常规体检的局限性

常规的体检项目,如:胸片、心电图、血常规、大生化等,虽然在筛查普通慢性疾病方面表现出色,但对于癌症的早期发现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癌症在早期癌变时,身体往往没有任何异常的表现,而这些常规的检查手段也缺乏对癌症的高特异性和敏感性,因此,很容易遗漏早期病变。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许多人在常规体检时一切正常,却在某一天突然被诊断为癌症晚期。

癌症筛查的“重灾区”

2024年,国家癌症中心杂志上公布了一组令人震惊的数据:2022年,全国新发癌症患者高达482.47万例。

其中,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肝癌、胃癌、乳腺癌和食管癌是发病率最高的几类癌症,它们占据了全年新发癌症病例的69.46%。

因此,这些癌症的早期筛查至关重要,但常规体检往往无法覆盖。

防癌筛查的“关键武器”

为了有效降低恶性肿瘤的遗漏率,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关键的防癌筛查手段。

  ★ 肺癌:胸部薄层CT  

肺癌是目前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2022年新发病例高达106万例。

由于传统胸片的分辨率较低,难以发现早期的小病灶,故已无法满足肺癌筛查的需求,

而胸部薄层CT扫描则可以将层面厚度做到1毫米甚至更低,能够清晰地观察到肺部的细微变化,从而大大提高早期肺癌的检出率。

检查频率:基线筛查出肺结节后,根据病灶具体情况确定检查频率。

开始年龄:普通人群从50岁开始;若长期吸烟(每天吸烟超过20支,吸烟史超过20年)或有肺癌家族史,建议从40岁开始。

  ★ 消化道肿瘤:胃肠镜  

消化道肿瘤包括胃癌、食管癌和肠癌,2022年新发病例总数高达110万例。

对于这类肿瘤,胃肠镜检查是不可或缺的“利器”。它可以直接观察到消化道内部的情况,从管腔内部查看肿瘤的生长情况,这是任何其他影像学检查都无法替代的。

即便是最先进的PET/CT,也无法完全取代胃肠镜的作用。

虽然胃肠镜检查可能会让人感到不适,但在有效的麻醉下,这种不适感会大大减轻。

检查频率

普通人群:建议每3~5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每5~10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无病变检出者,结肠镜复查间隔可为10年,每年进行1次大便潜血检查。有病变检出者,需根据病理结果确定检查频率。

高风险人群(如有家族史、长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建议每2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每3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对于检查出有胃肠道病变的患者,则需根据病理结果确定检查频率。

开始年龄

普通人群:从45岁开始筛查。

高风险人群:肠癌从40岁开始筛查,胃癌从45岁开始筛查,或从一级亲属罹患消化道肿瘤的时间(<60岁)提前10年开始筛查。

不耐受或不依从结肠镜的患者,可选择免疫化学法或化学法的大便潜血检测、乙状结肠镜、结肠CT成像、多靶点粪便DNA检测等替代方法。

   ★ 乳腺癌:彩超检查+乳腺X光(钼钯)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22年新发病例达36万例。乳腺癌的筛查需要结合多种手段,包括乳腺彩超、乳腺钼靶(X线检查)和乳腺增强MRI,以提高早期发现的概率。

● 乳腺彩超:适用于所有女性,尤其是年轻女性或乳腺腺体较为致密的女性。

检查频率:建议每年进行一次。

开始年龄:普通女性从30岁开始;若有乳腺癌家族史,建议从25岁开始。

● 乳腺钼靶(X线检查):是乳腺癌筛查的重要手段,尤其适用于40岁以上女性。

检查频率:建议每1-2年进行一次。

开始年龄:普通女性从40岁开始;若有乳腺癌家族史或高危因素,可提前至35岁。

● 乳腺增强MRI:主要用于高危人群,如携带BRCA基因突变的女性、有明确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当乳腺彩超或钼钯结果存在可疑病灶时,也可加做乳腺增强MRI进行良恶性的鉴别。

检查频率:根据需要。

开始年龄:根据需要。

  ★ 甲状腺癌:彩超  

甲状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22年新发病例达47万例。甲状腺癌的筛查相对简单,通过甲状腺彩超检查即可。彩超检查无创、无痛,能够清晰地观察到甲状腺的内部结构,及时发现异常结节。

检查频率:建议每年进行一次甲状腺彩超检查。

开始年龄:普通人群从30岁开始;若有甲状腺癌家族史,建议从25岁开始。

  ★ 肝癌:腹部彩超联合甲胎蛋白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22年新发病例达到37万例。

肝癌的筛查可以通过腹部彩超联合抽血检测甲胎蛋白(AFP)来完成。

甲胎蛋白是一种特异性较高的肿瘤标志物,其水平的升高往往提示肝脏可能存在病变。

检查频率: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腹部彩超检查,并检测甲胎蛋白,尤其是有肝炎病史或家族肝癌病史的人群。

开始年龄:高风险人群推荐从40岁开始筛查。肝硬化患者的监测起止年龄根据发病年龄考虑。

  ★ 前列腺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前列腺癌是男性特有的恶性肿瘤,2022年新发病例达13万例。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前列腺癌的筛查可以通过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来完成。PSA是一种特异性较高的肿瘤标志物,其水平的升高往往提示前列腺可能存在病变。如果PSA结果异常,可以进一步加做其他检查进行确诊。

开始年龄:携带BRCA2突变的人群从40岁起,有前列腺癌家庭史的人群从45岁起,普通人群从50岁起。

检查频率:基于初次PSA筛查结果确定检查频率。

  ★ 宫颈癌:TCT联合HPV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22年新发病例达15万例。

宫颈癌的筛查可以通过宫颈刮液薄层细胞学检查(TCT)联合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来完成。TCT检查可以观察到宫颈细胞的形态变化,而HPV检测则可以检测到高危型HPV病毒的存在。

检查频率:建议每3年进行一次TCT联合HPV检测。开始年龄:普通女性从25~30岁开始筛查;若有宫颈癌家族史或高危性行为史,建议从初次性行为后3年开始。对于高风险女性,建议提前筛查。

其他常见恶性肿瘤的筛查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外,还有一些其他恶性肿瘤也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例如,肾癌和胰腺癌的发病率虽然相对较低,但它们的预后较差,早期筛查同样重要。

对于肾癌,可以通过腹部CT检查来发现早期病变;

对于胰腺癌,可以通过腹部CT联合抽血检测CA19-9等肿瘤标志物进行筛查。

个性化防癌筛查方案

虽然上述筛查手段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大多数恶性肿瘤,但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家族病史不同,因此,在选择防癌筛查项目时,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

例如,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应增加胃肠镜检查的频率;长期吸烟的人群,应重点关注肺癌筛查。

此外,在进行定期体检时,也可以咨询专业医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防癌筛查方案。

写在最后

癌症,这个令人谈之色变、闻风丧胆的疾病,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

可怕的是我们对它的无知和忽视,就像在黑暗中盲目行走,随时可能跌入万丈深渊。

常规体检虽然重要,但在防癌筛查方面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就像一张普通的地图,只能帮助我们看到一些基本的地形,却无法发现隐藏在深处的“危险地带”。

而防癌体检,如同在黑暗中点亮一盏明灯,不仅能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还能为我们争取到更多治愈的希望。

毕竟,癌症早期和晚期的治愈率,存在天壞之别。

因此,我们需要掌握正确的防癌筛查知识,根据自身的不同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筛查项目,定期进行检查。

安全不可能用逃避与侥幸换来,而在于采取正确的行动。通过开展科学的筛查和积极的预防,相信我们都可以为自己和家人筑起一道坚固的健康防线,让癌症无处遁形。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