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癌有一张身份证,就是病理报告。
因为上面详细记录了,肺癌的生长亚型及具体比例、高危因素及具体表现、淋巴结转移及具体部位等重要信息。
可以说,病理报告中的每一项,都和治疗效果、远期生存息息相关。
我时常在想,如果现在有一张病理报告摆在我面前,我能不能基于它的一些具体信息,来推断未来的可能治疗效果呢?
抱着这个想法,就诞生了这个帖子:
但是,随着帖子推出,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很多人表示帖子中推荐的自我测算的方法过于繁琐复杂。
于是,我们团队就决定开发一个用起来更简便的线上小工具。
今天,它正式上线了——郑正有词-1期肺腺癌生存估算器。
工具介绍
首先,郑正有词-1期肺腺癌生存估算器,如名字所言,它只用于病理I期肺腺癌的预后估算。
注意,是估算,因此得到的结果,也仅能提供参考价值。
如果您对这个工具感兴趣,可以关注“郑正有词"公众号,在后台输入“生存估算”,即可获得工具链接。
进去以后,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界面:
整个操作很简单,我们只要把每个选项都选填上去即可。
这里每个选项的背后,都有明确注释和具体意义,理解操作起来非常方便。
这是TPSM,即肺腺癌实体型和微乳头生长型各自比例的总和,反映的其实是高侵袭成分的占比。
这是病灶T分期,反映的其实是病灶的最大径。
这是术前CEA水平,这里务必注意CEA的单位,因为有一些医院采用的CEA测算并不是ug/ml,那么在不同的换算单位下,就必须提前进行数据的转换。
是手术方式的选择,这里的其他手术方式,指的是楔形切除和肺段切除术。
最后,在填完了以上信息之后,点击确定,就可以得到估算的生存结果啦。
写在最后
郑医生对公众号的未来,有两个设想:
其一,是提供持续的有价值的知识输出;
其二,是开发能帮助大家解决问题的小工具。
因为唯其如此,才能让大家更好地认识肺癌,选择真正合理的治疗方式,从而避免那些不必要的治疗风险。
于是,在今年的6月份,我们推出了肿瘤倍增时间计算小工具,推出以后,反响很热烈,在此非常感激各位的认可。
在筹谋已久之际,我们推出了第二个工具,就是今天的生存估算器,我们也非常希望它能对您有所帮助。
特此强调,本工具提供的结果预测,乃是一种基于数据模型的粗略估算,仅具备参考价值,具体临床决策,还需咨询专科医师进行。
我知道,生存估算结果一出,一定是有人欢喜有人忧。
在此,我有几句话必须说一下,尤其是针对那部分预测结果不太满意的病友。
第一、截至目前,不论数据分析方法如何迭代,依然没有任何一个模型可以100%断生死。
任何数据都有偏倚,任何人生都有希望,人的主观能动性永远是无穷的,在郑医生行医过程中,见过太多晚期肺癌多年稳定控制达到临床治愈的例子。
第二、在这个模型中,我们采用的生存结局是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
因为在一个真实世界研究中,在缺乏前瞻性搜集数据的客观条件限制下,很多患者的生存结局,往往只有死亡是比较确切的,因此一个基于真实世界数据而构建的模型,它的预测价值也更多地体现在总生存上。
第三、对肿瘤患者,追求更长的总生存绝对没有错,但是如果只设了这么一个目标,却会给自己平添许多不必要的压力。
郑医生曾经分享过一个研究: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早期肺腺癌的高危因素,也有叠加效应。
研究纳入上海胸科医院接受根治手术的I期肺腺癌患者,4606例。
最终发现,即便是没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其平均总生存时间依然不超过100月。
后台就有粉丝留言道,即便是没有高危因素的早期肺癌,绝大多数依然活不过10年,而这样的数据,细究下去会令很多人沮丧。
但是回头一想,得肺癌的绝大多数都是高龄的,在这样的群体中,在诸多基础疾病的干预下,10年中很有可能会因为许多别的原因而死亡,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当然也有可能是肺癌。
面对肺癌,我们不要一下子设定太长远的生存目标,因为那样就相当于无形的给自己头顶悬了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从而时时担心、夜夜害怕。
正确的做法,是在纠正基础疾病和不良生活方式的基础上,把注意力放在五年不复发这个更有可能实现的、更有临床意义的小目标上。
毕竟正如我回复所言,5年不复发,就是治愈。
我们的目标,不是活过10年,而是控制5年不复发,因为现有的数据告诉我们,只要控制5年不复发,就是治愈。
挺过5年不复发,只要身体没问题,就可以展望未来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的美好时光。
这时候,如果你问我,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降低复发率呢?
我总结成以下几点:
乐观的心态、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的生活环境、科学的随访方法、定期的免疫调节和提前的预警干预,其中免疫调节主要是注射胸腺法新,而预警干预来自MRD技术。
希望我们这次开发的小工具,为大家带来的是有益的信息,而不是无效的焦虑。
最后,如果大家对这个工具有兴趣的话,可以关注郑正有词公众号,然后在后台输入“生存估算”就可以获取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