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鼻炎便是“感冒”,表现为鼻腔的急性感染性炎症。与流感不同,它可以被称为普通感冒。
急性鼻炎是婴幼儿的常见病。病因是由病毒和细菌引起的,尤其是病毒感染,有时是两者的混合感染。每年冬春季节发病最多。如果孩子患有营养不良、佝偻病、肝病、肾病,更容易患急性鼻炎。病毒或细菌感染后,有1-3天的潜伏期,然后进入发病期、恢复期和免疫期。经常发生咽、喉、气管的炎症,所以内科也叫上呼吸道感染。
现代实验证明,这种病首先是病毒引起的,其次才是细菌,少数病例是由支原体引起的。病毒包括感冒病毒、鼻病毒和冠状病毒。鼻子是成人大多数上呼吸道感染的原因,而儿童会导致下呼吸道感染。在流行季节,鼻病毒常见于春秋两季,冠状病毒常见于冬季。上述病毒可从1%~5%的健康成人和儿童中分离到。这些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在感冒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
感染的细菌通常包括链球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流感杆菌、卡他菌等。它们常常无害地寄生在人体的鼻腔或鼻咽部。被病毒感染时,局部防御能力减弱,同时全身抵抗力也减弱。这些细菌侵入黏膜,引起病变。由于外界因素多为风寒,病变开始时,血管收缩,使局部黏膜缺血,分泌减少,使人感觉鼻子干燥。然后血管扩张,水肿,分泌物增多。分泌物起初是水样的,然后变成粘液性的。炎症继续发展,粘膜表面细胞脱落,白细胞渗出增多,细菌继发感染形成粘液脓性分泌物。
治疗上,如果有全身症状应该对症治疗。对于因粘膜缺血引起的鼻部症状和早期鼻干燥,应在鼻腔内滴入生理盐水或生理海盐水,可采用蒸汽吸入湿润鼻腔。如果后期发现鼻粘膜已进入充血水肿阶段,应在鼻腔使用含有激素的鼻喷雾剂,以收敛肿胀的粘膜,减少分泌,保持鼻腔通畅。
预防: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当患者说话、咳嗽和打喷嚏时,飞沫可以扩散到2米远的地方,并在空气中停留几分钟。即使落到地上,落在灰尘上,也还是有传染性的。这些飞沫主要通过直接吸入,其次间接通过物体或食物,使病毒侵入鼻粘膜或鼻咽淋巴组织。由于仍有1%~5%的健康人感染该病毒,因此严禁随地吐痰、咳嗽和打喷嚏。用手帕捂住口鼻是礼貌的,也是美德的表现。在多变的季节,尽量不要带孩子去人多的公共场所。风力大、尘土飞扬时,儿童应戴口罩。平时注意营养和饮水,保持孩子排便通畅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