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些人将耳鸣描述为一种音频很高的震动声,有一些人则认为它听起来更像是蟋蟀发出的“嗖嗖声”或刮擦声,也有人听起来觉得是"电流声"、”蝉鸣声“、”吹风声“。那耳鸣究竟是什么呢?耳鸣是一种在没有外界干扰刺激的情况下,人的耳朵或者头部会感觉到有声音在响,但却找不到声源。这就是耳鸣,它会令人心慌意乱、诚恐诚惶,严重的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
耳鸣的病因
耳鸣一般分为客观性或主观性两种。客观性耳鸣是对身体内产生的实际声音的反应。这些声音是可以测量的,甚至可以听到其他人的声音。而主观性耳鸣仅由患者感知,且具有主观症状患者的问题不同于客观性耳鸣患者。如果幻听被排除,耳鸣可被描述为器质性耳鸣,并可根据不同方面来进行更为细化的分类。另外,还有部分耳鸣无法明确病因。目前可能引起耳鸣的病因有以下几方面:
1、噪声:暴震声和长时间的噪声接触,均能导致听力下降和耳鸣产生。工作在高强度噪声环境中的人要注意噪声防护,如减少噪声源或佩戴防护耳罩、耳塞等。
2、特殊药物:除了以上这些因素外,服用特殊药物也会加重耳鸣,因为有些药物会使您已有的耳鸣症状加剧。
3、不良习惯:常饮酒、喝咖啡可加重耳鸣,咖啡因和酒精常常可使耳鸣症状加重,因此要注意改变这些不良习惯。
4、精神紧张和疲劳:当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和身体疲劳状态时,均易使耳鸣加重,因此适当减慢工作节奏,放松情绪,转移对耳鸣的注意力都是有益的。
耳鸣的危害?
1、影响睡眠:耳鸣尤其在夜深人静时响的厉害,使人入睡困难。即使入睡,也特别浅。若半夜醒来后,耳鸣仍然响个不停,所以使人烦躁不安,辗转难眠。
2、影响工作:因为听不清别人尤其领导和老师的讲话,而且自己忍受着耳鸣带来的巨大痛苦,却常常不能被人理解,所以工作效率下降,对工作和学习也渐渐失去兴趣。
3、影响情绪:长期严重耳鸣可以使人产生心烦意乱、担心、忧虑、焦急、抑郁等情绪变化。有的人宁愿听不见了也不要耳鸣,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
4、造成神经衰弱:耳鸣还与社会环境、心理因素明显有关。当人的情绪忧郁、焦虑不安时,也可出现耳鸣。有神经衰弱的人常出现耳鸣,这种耳鸣音调高低不定,多为双侧性,并伴有头痛、头昏、失眠、多梦等症状。
5、心理压力:严重持续性耳鸣常使病人预感到有什么灾难性的病变到来,因而产生一种极为恐惧的感觉,有着极大的心理压力。
6、引起听力下降:长时间受耳鸣影响,也为危害听力,所以当出现耳闷,听声音不清楚,应及时入院就诊。
耳鸣应该如何防治?
1、锻炼身体、放松心情、调整自己的睡眠,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因为人在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身体疲劳状态时,易出现或加重耳鸣。
2、避免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包括在嘈杂的环境中使用耳机(往往会调高音量)。长时间暴露在噪声环境里,会产生听力下降、耳鸣,要注意防护,减少噪声源,佩戴防护耳罩、耳塞等。
3、耳鸣治疗的话,是首先应查找病因,对于病因明确者积极进行对因治疗,另外发生耳鸣,应尽早治疗,尽早中医药(如:针灸、中药等)干预,中医药早期干预,对降低耳鸣有显著的效果。
最后要强调两点:
第一,目前耳鸣并没有什么“特效药”及“万能药”。
第二,耳鸣有时无论怎么治疗都无法完全消除。临床治疗的目的是降低耳鸣声,减少对生活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