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职场生育歧视:劝退孕妇,是保护女性?

刘慧敏医生 发布于2022-08-04 16:20 阅读量1475

本文由刘慧敏原创


三年疫情给企业带来的致命打击和急剧下降的生育率之间存在着某种隐形关系。

曾经有一个来访者发现怀孕后,没有和公司刻意隐瞒这个事情。不仅自己被领导约谈,自己的丈夫也被叫过来,直接明面上表达让其回家待产。


她虽然怀孕后身体不如以前灵巧,但基本的工作都是能够完成的。她觉得怀孕没有耽误工作,不应该被劝退辞职。如果真的被迫选择妥协,她觉得自己是软弱的,没有给肚子里的孩子做出榜样,一度陷入了抑郁和焦虑之中。

国家政策和社会制度机制方面如何改善这个大环境需要有一段路走,尤其是在疫情之下短期内职场生育其实不仅不会降低,甚至可能愈演愈烈。


外界无法改变的时候,我们的生育权利如何被保护?

/01/

生育重新定义


最近刷到一个新出的电视剧,是我一直很喜欢的演员陈数,她扮演的两个孩子的妈妈,因为债务问题不得已回到已经阔别八年的职场,当面临了无数次被拒绝之后,在一场又被拒绝的面试中对面试官的面前说了这一段话:


《第二次拥抱》电视剧片段

       “我的优势就是全职妈妈我都做过了,没有比这更艰难的职场,二十四小时无休,没有周末、没有假日,没有朋友、没有同事,没有任何奖励 机制。但是现在,我比之前更能胜任高强度的工作,更能面对苛刻的老板。因为照顾两个孩子长大,我比之前更有耐心,更有责任感,也更懂得沟通。

      虽然离开行业八年,我从来没忘记看书学习,可就是因为我是个妈妈,因为我不再年轻,就没有公司再愿意相信我。”

当你成为母亲的那一刻,你的时间就不属于自己一个人,所以我们要做好任务管理和时间规划。你需要承受一个人抚育孩子的压力,同样面对职场腹背受敌的局面,你需要有强大的内心。经历的东西永远不是白费的。


所以不管你因为何种原因暂离职场,或者是已经返回职场,甚至是一直在职场中坚持,除了赋予自己母亲身份的价值,不要低估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我从来不会因为“母亲”的身份而看轻自己。


——纪录片《大法官金斯伯格RBG》

“当社会看到女性可以获得的成就和权力,当其他女性看到公共视野里女性可以达到的高度,就会有更多的女性受到鼓舞,并付诸行动,而不是从一开始就因为偏见和歧视而自我设限。”


生育不应该是一种无奈和抵抗,而是一种选择,是一种权利。


我们可以为了追求事业放弃生育,也同样可以在追求事业时有生育的自由。


这种自由不应该被剥夺,也不应该被滥用。

/02/

屏蔽外界干扰

很多人认为妈妈就是一切以孩子为中心,既然怀孕了,就该在家安胎养娃。很多人也会认为你如果因为怀孕了就放弃了体面的工作回归家庭,就是浪费了父母的培育和多年的工作积累。


前者是 “女性看似被捧在高台上呵护,但细看之下却是被关在了伪装成高台的牢笼中。”后者是否定女性热爱家庭生活和照顾孩子的自我选择。


外界的评价于你而言,就如各种聒噪的噪音,容易湮没自己内心的想法。


03

没有人是旁观者

有些人会拿孕妇占用资源来说事儿,比如工作量要被动减少,休产假还要占着企业的收入。


按照这样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被迫放弃生育,不断延迟生育的年龄,遭遇的高龄生产的风险甚至不孕的几率随之增加,先不说整个社会因此投入的医疗资源和疾病负担随之增加。


落到一个个家庭身上,别忘了男性也是这个局面的受害者,他们也承担着更大的经济压力,同样也背负着生育的压力。


除了运用法律武器保护生育的权利之外,我们每个人都不应该成为冷血的旁观者,比如那个只追求企业利益的老板,冷眼的同事。


因为你也是孩子的父亲,妈妈的孩子,妻子的老公。 

结尾 /


      占人类二分之一的群体的问题,不应该是社会的一种特殊问题,它是女性切实的权益。


      从历史的维度看这个漫长的改变,需要一个又一个微小的进步,但这一步,需要的不仅仅是她们,也包括我们。


心理咨询门诊时间:周一、周四上午

地址:深圳市妇幼保健院福强院区1栋706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