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开始了解强迫症时,你已经迈出了康复的第一步
董明广医生
发布于2022-08-30 13:21
阅读量960
本文由董明广原创
在外面老觉得门没锁,忍不住回家检查到底锁没锁;洗手会洗到手发红、脱皮;走路绝对不能踩到线,要是踩到了,一定要返回去重走一遍;睡觉前要把鞋放得整整齐齐,稍微跟地板砖的线对不齐就要重新摆,反反复复能摆几个小时。一般人认为强迫症是一种“行为怪癖”,但强迫症给人带来的危害,其实比人们想象的要更严重,因为强迫的念头一旦产生,就会像一辆没有刹车的汽车,想停却停不下来。当某一想法、观念、事物或情境与自身的焦虑、痛苦或恐惧同时出现,互相联系在一起时。通过条件反射,这些想法、观念、事物或情境就具备了使人焦虑、痛苦或恐惧的能力。
强迫症患者的思维信念系统中往往存在一些认知的扭曲。主要有以下几类:第一,这类人总是过高估事情的危险性和伤害性。成语“杞人忧天”说的就是这类人;第二,过度的完美主义,一定要尽善尽美,否则就反复去检查,重复去询问;第三,过度的责任感,觉得很多事情的发生是跟自己有关的,自己是有责任的,都揽在自己身上;第四,无法容忍不确定性,一定要有一个标准的、确定的答案,不然心里就不安定、不踏实,担心如果“万一”该怎么办,反复去想,就陷入了强迫思维。
当这些想法、观念、事物或情境具有闯入性,就是不可预知的无法控制地闯入我们的大脑时,就形成了强迫思维。在大学里,小芳跟五个室友住在一起,她每次上厕所,都觉得卫生间很脏,什么都脏,老担心同学趁她不在的时候使用她的东西。她反复检查,反复擦拭,使用卫生间小心翼翼,生怕衣服碰到马桶。她发现自己注意力很不集中,做事情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做了没有,所以特别关注自己的动作,例如开水龙头的时候,她必须开了又关,关了又开,以便确定水龙头是被她自己打开的。如果不是她自己打开的,水就是脏的;如果是她自己打开的,水就是干净的,她的行为是一种明知不必要,但又无法摆脱,反复呈现的观念或者情绪。
关于强迫症,很多人搞不明白,为什么人们越不去想一个事物,那个事物反而越会频繁地出现在脑海里,把自己困得死死的。有过减肥、戒烟经历的朋友,肯定对此深有体会。一个人很难控制自己的思维,这倒是说得过去,毕竟我们的大脑无时无刻不在工作着。那我们的行为也很难控制吗?比如一个人反复洗手、频繁检查门锁。难道只检查一遍不行吗?为什么在确认之后,还要不停地再次确认?难道强迫症患者有“失忆症”吗?没错,强迫症患者的记忆力确实很“糟糕”,当然这里所说的糟糕并不是真的指记忆力缺陷,你如果问他们今天早上吃了什么,昨天干了什么,见了什么人,他们都记得很清楚。只是对于强迫性行为,他们好像真的“失忆”了。他们往往会陷入这样一个恶性循环,当记忆不确定的时候,会跑去检查;不断地检查,又会使记忆变得不确定。就是因为他们检查的次数太多了,今天忘了是否锁好门了,跑回去确认;第二天又这样,第三天还这样,导致他们自己都对记忆的真实性都产生疑问了,反复检查,弱化了他们对自己记忆的信心。
患者近亲中的同病患率高于一般居民。如患者父母中本症的患病率为5~7%。双生子调查结果也支持强迫症原因与遗传有关。现实社会中的很多因素均会影响人的个性和情绪,诸如由于工作、生活环境的变迁,责任加重、处境困难、担心意外、家庭不和或由于丧失亲人,受到突然的惊吓等等。有些正常人偶尔也有强迫观念但不持续,但可在社会因素影响下被强化而持续存在,从而形成强迫症。强迫症患者病前具有一定程度的强迫人格,其特征为拘谨、犹豫、节俭、谨慎细心、过分注意细节、好思索、要求十全十美,但又过于刻板和缺乏灵活性等。强迫症是较为典型的神经症的一种,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强迫症可以得到及时的控制,下面我们给大家提供几个有效的治疗强迫症的方法。 1.首先患者要建立自信心:由于强迫症的症状复杂,并且容易反复发作,因此强迫症的治疗并不能急于一时,患者除了用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等方法外,适当的改变一下个性特征和家庭关系也是极为必要的。
2、不要给人生设定太严格的要求,平时要多参与集体活动和娱乐活动,从事有理想有兴趣的工作,多多培养生活中的爱好,创建一个新的兴奋点来抑制病态的兴奋点。
3、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当自己有强迫思维时,千万不要对抗或用相反的想法去“中和”,建议患者要带着“不安”去做应该做的事。当自己有强迫动作时,要告诉自己这是违背自然的过度反应形式,尽量要逐步减少这类动作反应直到和正常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