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微笑成为伤害自己的武器---微笑抑郁症

董明广医生 发布于2022-07-04 17:06 阅读量63

本文由董明广原创



即便内心已经百孔千疮,微笑抑郁者的外在也似乎“云淡风轻”



看过这样一个唏嘘的新闻。
某女高管,一直光鲜亮丽,丈夫和孩子都觉得她非常有正能量,是家里的开心果和定海神针。

但偏偏是这样一个热情洋溢的人,在一个老公上班孩子上学的日子选择了自杀。

幸运的是,抢救及时,她回到家人身边。

没人理解,她为什么会做这样的傻事。

直到医生诊断——她患上了“微笑抑郁。”

抑郁,大家都很了解,也知道这个病症的可怕,据《柳叶刀》发表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的抑郁症患者已经达到9000万,有超过71%的抑郁症患者会隐瞒病情,这种状态持续下去就会成为微笑抑郁。

但“微笑抑郁”到底是什么呢?

“微笑抑郁”的正式名称是微笑抑郁症,是抑郁症的一种类型,与其他抑郁症患者相比,微笑抑郁症的患者能够依靠自己的毅力控制住情绪,有时候甚至骗过了不愿意面对抑郁的自己。

换句话说,即便内心已经百孔千疮,微笑抑郁者的外在也似乎“风生水起”。

这也就让“自救”和“他救”变得更加艰难。

微笑抑郁的三大特征


为什么会抑郁?这是个难解的话题。
《一个抑郁症喜剧演员的自白》这样说道:
 
真正的抑郁不是当你生命中出现了差错的时候悲伤,而是当你生活中的一切都好的时候依然悲伤……

抑郁是我们这世界上最有迹可循的问题之一,然而它是最少被讨论的话题之一,我们只是把它放到一边,放到角落里,假装它不存在,并希望它自我治愈。

相比之下,微笑抑郁更具有隐匿性,有三大特征。

1

微笑抑郁善于伪装,极难发现


综艺节目《明星大侦探》做了一期《无忧客栈》主题,专门给大家普及“微笑抑郁症”。

明星白敬亭就提到,他的表哥就是微笑抑郁患者,看起来非常积极乐观,但其实内心已经崩溃到不行,但他也做不到“求救”,只是内心慢慢孤独,内心渴望别人帮助。

微笑抑郁症,因为外在太优秀,太自信,甚至太快乐,外人很难发现他内心的创伤。

有时候,甚至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我内心生病了”。

2

微笑抑郁往往发生在高知人群中



就临床数据显示,微笑抑郁症常见于学历较高、身份地位不低、事业有成的职业人群,其中以服务行业最为典型。

因为,越是成功,他们越追求呈现最完美的状态,越在意面子。

有时候,因为“身份需求”,他们压抑到自己都忘记自己可以拥有情绪。

因为“男儿有泪不轻弹”,这种强度压抑,也致使男性微笑抑郁的比例比女性高。
 

3

微笑抑郁症很容易发生悲剧


因为微笑抑郁症缺乏及时发现及时疏导的渠道,往往会导致,一发现就是大问题。


在传统认知上对抑郁症存在严重的病耻感。认为自己的这种悲伤和抑郁是一件“可耻”的事,认为自己很软弱。他们会认为,向人表达出自己的软弱和抑郁是羞耻的,是不被接受的,只有把 「欢乐」展现给大家,才能被别人所接受。
习惯了去「讨好和取悦」 别人,渴望得到所有人的喜欢。认为只有努力地表现出自己的懂事和友善,才会得到更多人的喜欢。认为「愤怒」是无法取悦他人的。
高度敏感者 , 许多对常人来说根本微不足道的事情,对高度敏感者而言,都必须努力调整自己、适应自己,才能在表面上做到看起来「不动声色」。而这样的压抑叠加背后,自然是难以愈合的伤疤。
普通的重度抑郁患者因体力和思维严重衰退,病情严重时可能都无力下床;

相比之下,微笑抑郁的患者往往精力会更充沛,一旦产生绝望自杀的念头,会有更大的可能付诸行动并取得“成功”。

不要让微笑成为伤害自己的武器


再次重申:当我们觉察心理疾病已经影响到日常生活时,一定要及时求助专业医生的治疗。

当然,在此之前,我们要学会“善待自己”。

这个“善待自己”是指:
 
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感受快乐,也好好感受悲伤。

开心的时候可以大笑,难过的时候可以大哭,不用伪装坚强,不用活得那么娇傲。



抑郁症的过程就像你全身的皮肤刚开始有一部分变薄,很容易受到刺激,就像摔了一跤擦破皮,结痂,痂掉了后,新长出来的皮肤。

当意识到疼的时候,可能这一片已经变得比较大了,你开始寻求别人的帮助,但是别人看到你的皮肤是好的,只是薄了一些,与正常的无异,可能因为是新长出来的皮肤还更显得鲜嫩,有人甚至于会说,你皮肤这么好,是在显摆吗?

与此同时,这片皮肤没有随时间好转,而是越来越大,直到扩散到你的全身,你会对外界一切的刺激都格外的敏感。但是除了你以外的人根本意识不到,因为他们大部分人都没经历过。

所以,如果当你需要帮助,请寻求专业人士,他们一定会比绝大多数人,能够体会你现在的感觉,他们会通过专业的知识来帮助你,可能还是会很疼,但你会觉得疼的比之前有价值,因为你看到这些皮肤慢慢的在变好,总有一天它会全部长好。


不管是单相抑郁还是双相抑郁,其实是一种大脑生理性的疾病,必须借助药物的干预来进行治疗,这也是区分精神科医生跟心理医生的重大的区别。


因为心理医生是没有处方权,没有能力给你开药,而精神科可以,精神科医生是高级的心理医生,他不仅可开药,还可以做心理治疗,所以去找精神科医生绝对没错。


有人说去找精神科医生就是精神病,这个观念是错误的,只有积极的配合,及早接受精神科的系统的治疗、规范的治疗,才是让患者走出困境的最佳捷径。


很多人总是想去旅游、放假、陪他去玩,这很多时候是徒劳无用、枉费心机,或单纯做心理治疗,中重度以上抑郁症病人做心理治疗有时效果恰得其反,所以这时候不建议一开始就看心理科医生,除非医生说精神科医生说病情不是很重,可以做心理治疗。


所以这里面有太多的教训,有些病人甚至自己觉得要看精神科医生,很多家属不愿意,他说看精神科就是精神病,你想开你就是矫情,这些都是妨碍病人得到有效及时治疗的最大阻碍。



当然,在配合医生治疗的同时,我们自己也要保持积极的心态,用微笑作为对抗抑郁的武器,而不是用来伤害自己。


曾有抑郁患者说:“你们看到的那个微笑的背后,是认为自己已经无可救药的绝望。”

那么,在坏情绪萌芽前,让我们学会感受“微笑真正的力量”!
抑郁或许太难缠,但爱和温暖会是打败它的永恒力量!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