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会有这些行为,究竟算不算强迫症?

董明广医生 发布于2022-06-03 19:01 阅读量53

本文由董明广原创


你有没有过“强迫症”的体验? 

比如:

  • 总是担心自己的衣服没有穿好,需要时刻低头检查

  • 觉得外面到处都充满了细菌,想要穿防护服出门

  • 出了小区后,会严重怀疑自己没有锁好门,不得不回家检查

  • …… 

强迫性思维,就像我们脑海中突然蹦出来,挥之不去的恶魔低语。

总是会偶然地、随机地、不受控制地冒出来,霸占全部注意力,导致自己没办法很好的思考。

图/pinterest

强迫症被称为“心理癌症”,与抑郁症、焦虑症和精神分裂一起,被列入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四大精神障碍之一。

什么是强迫症?

强迫症是一组以强迫观念、强迫冲动或强迫行为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神经症。

强迫症患者虽体验到这些想法或冲动是来源于自身,即便极力抵抗,也始终无法控制,二者强烈的冲突使其感到焦虑和痛苦,影响正常的生活状态。

自查一下,看看你是否有以下强迫症的临床症状?

1

强迫观念

强迫怀疑,比如总是怀疑自己没关好门窗、总是怀疑自己说的话是否正确。

强迫回忆,比如讲话被打断后就需要从头开始。

强迫性穷思竭虑,如反复纠缠于一些缺乏实际意义的问题上不能摆脱。

2

强迫意向

患者感到有一种冲动要去做某种违背自己心愿的事,但患者不会真的去做,也知道这种想法是非理性的,但这种冲动不止、欲罢不能。

比如不敢进厨房,担心自己会拿刀子伤害家人等。

3

强迫行为

强迫行为是指反复出现的刻板行为,大部分的行为是非自愿的。

比如反复检查门窗是否关紧,反复洗手、反复洗涤衣物,反复点数阶梯、电杆、路面砖等。

如何分辨强迫症和强迫人格?

我们可以把人格特质理解为一个谱系,适度是健康的,比如强迫人格。 

有强迫人格的人虽然也会有一些强迫行为的表现,像是完美主义、固执等,但他们内在自我是协调的,自己并不会感到痛苦和困扰。

但是当这种人格特质失去了弹性后,就会滑向不健康的部分,形成「强迫人格障碍」。

如果一个人的强迫人格演变成强迫症的程度,内心就会面临非常强烈的冲突,“我不想这么做,但我控制不了自己”

强迫症患者会因此而遭受幻想、强迫行为的痛苦,有些患者甚至会选择自残、自杀。

GIF/pinterest

作为一种精神疾病,强迫症有着严谨的诊断标准,它需要评估多种因素,包括这些强迫性思维和行为给人们带来的痛苦程度,以及对实际生活造成的影响程度。

所以,如果只有一些轻微的强迫行为,千万别再给自己随便扣上强迫症的帽子,但如果你正因强迫行为而倍感痛苦,那么就应当及时就医求助了。

觉得自己有强迫症,该怎么办?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对付强迫症的关键在于,面对自己的强迫思维和焦虑感的同时,停止做强迫行为。

现如今,暴露和反应阻断疗法是在学术界公认的治疗强迫症最有效的方式。

这里的“暴露”是指去面对让自己产生焦虑的想法、冲动,或是物体和情境;而“反应阻断”则是指当产生焦虑或强迫思维后,选择不去做强迫行为。

在暴露和反应阻断的练习中,患者会慢慢发现即使自己不去做强迫行为,其害怕、担心的事情也不会发生,同时强迫思维带来的焦虑感和恐惧感也会逐渐消退。

图/pixabay

承受强迫症是非常痛苦的,勇敢面对问题,寻求专业帮助,我们要相信最终强迫症是可以治愈并康复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