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经常有人在公众号上向我们咨询类似这样的问题:
“经常心慌,非常难受,胸闷头晕、喘不上气来,赶紧坐下来,休息了好半天才缓过来。
后来,又出现了好几次胸闷心慌气短头晕的情况,去医院检查也没什么毛病,这是怎么回事?”
想必很多患者也许都体验过类似的困扰,当心慌、胸闷等问题出现时,大多都会怀疑是与心脏相关的疾病,但往往却查不出结果。其实在排除了器质性病变之后,我们就应当考虑是否是焦虑障碍的问题。焦虑障碍,其实是吉林中山医院门诊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女性患者发病率略高于男性患者,多发于40岁前。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可分为广泛性焦虑和惊恐发作两种形式。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患者经常有过分担心、紧张害怕等表现,这种紧张害怕常常没有明确的对象和内容。在躯体症状上,主要表现为坐立不安,心神不宁,静不下心,肌肉酸痛等;此外,还会经常出现头昏,心慌胸闷,口干,烘热,出汗,尿频等。惊恐发作时,患者会突然感到恐惧,体验到濒死感,觉得自己快不行了,而到医院检查心电图、心脏彩超后,却有查不出明显病因。在躯体症状上,主要表现为胸闷、心慌、呼吸困难、出汗、全身发抖等;惊恐发作容易反复发作,一般持续几分钟到数小时,在无症状的间歇期会担心症状再发作,整日都惴惴不安。 现如今社会压力越来越大,焦虑已然变成了普罗大众最常见的情绪问题。焦虑障碍的疾病特征是病情通常反反复复,时好时坏,常趋向于慢性。相对于精神科其他疾病而言,焦虑障碍对患者的影响较轻,一般经过治疗预后较好,治疗方法多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通过心理咨询与治疗,可以疏导患者积压在内心的负面情绪,使痛苦的感受得以释放,这样患者就可以通过恰当的行为去释放这种压力。不过,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不能单纯只依靠心理疏导就能解决掉焦虑症。目前临床上根据药物受体的不同,分为抗焦虑药物和有抗焦虑作用的药物。目前使用最多的抗焦虑药物有苯二氮卓类和5-HT1A受体部分激动剂,而有抗焦虑作用的药物包括化学结构不同的抗抑郁药物等,不过这都需要我们面诊心理医生后根据指导建议进行用药。
为了防止焦虑症反复发作,一定要在医师的监督下长期服药,定期复查。不要在治疗前期发现病情好转后,就自作主张半途而废不继续治疗或者间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