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抗抑郁药物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必须要了解?

董明广医生 发布于2022-05-17 13:48 阅读量104

本文由董明广原创

临床上,许多不同疾病的患者都需要服用抗抑郁药,尤其是抑郁症患者,需要在精神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化治疗。

然而,在确诊抑郁症后,许多患者却对抗抑郁药物望而生畏:

  • “抗抑郁药会让人发胖”

  • “我听说一吃药就药物依赖了,戒不掉”

  •  “吃了抗抑郁药感觉昏昏沉沉的,脑子不清醒”

等等诸如此类的担忧,在医院精神心理科的诊室里屡见不鲜。 

图/pixabay

今天,我们将为您解答有关抗抑郁药物的种种疑惑,让大家在药物治疗期间对抗抑郁药物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01

与抑郁症所带来的危害相比,服用抗抑郁药物的效果明显是利大于弊。 

抑郁症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影响到患者生活质量,加剧患者的自杀风险,同时也会提高其罹患慢性躯体疾病的风险。

现如今,抗抑郁药物已经被证实是中重度抑郁症的有效治疗方案,在各个国家的抑郁症治疗指南中均被作为一线的首选推荐。

02

大部分抗抑郁药物的副作用都会随着用药时间延长而逐步减轻,开始服药后前1~2周副作用较明显。

由于抗抑郁药物的起效时间一般为2~4周,因此可能刚开始用药时患者会出现不适,而体会不到抗抑郁药物带来的治疗作用。

但只要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药物疗效显现后副作用也会随之减轻。

图/pixabay

03

对于实在无法忍受的副作用患者,应该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医生将会减少剂量或改变药物种类。 

患者对于副作用的态度十分重要,不同的患者可能对不同的副作用的在乎程度是不同的。

如果患者服药治疗期间,出现明显不适,请及时沟通主治医师,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的减少药物剂量,或换用不同作用机制的抗抑郁药物。 

04

还有很多患者都会有这个疑问:“抗抑郁药会导致药物依赖吗?”

目前临床上常规使用的抗抑郁药物,并不会出现因为成瘾导致依赖的情况。

但是仍有一部分患者,在长期使用抗抑郁药物停药后,可能会出现头痛、头昏、恶心等情况。

这种不适情况并非是对抗抑郁药产生了“依赖”,而是一种“撤药反应”。

因为长期服药,身体对药物产生了适应性,一旦停药或减量过度,就会出现这种反应。

故如果因为害怕“上瘾”,而擅自减少药量或者停药,将会加剧“撤药反应”,反而对治疗没有好处。 

05

部分抗抑郁药物由于能增加食欲,影响代谢,会使患者的体重有一定增加。

由于大部分患者在患抑郁的过程中会存在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的症状。

而治疗好转之后由于心宽体胖而出现了体重增加,这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治疗作用。

对于有体重担忧或者存在肥胖风险的患者,医生一般会建议服用对体重增加影响较小的抗抑郁药物,例如舍曲林、安非他酮等。

图/pinterest

作为患者,如果存在对药物副作用的担忧,在用药前可以与医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医生所开具药物的特点,了解药物产生副作用的原因。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也应当将自己的症状改善情况与出现的不适反馈给医生,共同讨论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