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今日精神病学》的数据显示,在常规治疗的前提下,初患精神疾病的人2年内的复发率可达40%~50%,5年内的复发率更高,可超过80%。
精神疾病每复发一次,便会给后续治疗增加一定难度。
不止如此,精神疾病反复发作还会伤害人们的大脑。
精神疾病每发作一次,我们都会损失大约11ml的脑组织。“人体指挥中心”如果持续缩水,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比如社会功能残疾,患者不得不离开校园或者职场,进而对治疗失去信心,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在与精神心理疾病的持久战中,我们应把预防复发当成重要治疗目标。那么具体要怎么做呢?
坚持规范治疗
对于精神疾病的治疗,目前临床上仍是以药物治疗为主,但是有些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并不好(没按照医生的医嘱用药),这是导致病情总是反复发作的关键原因。
有些患者及家属急于尽快治疗好疾病,因此在服药一到两周仍不见效后,会质疑医生的诊疗,转而去其他医院就诊。
这样的做法其实非常不可取!
图/pixabay
要知道,精神疾病跟感冒、发烧等并不相同,抑郁症在用药最初的一两周内可能见不到效果,甚至可能会因为药物副作用比药效先出现,形成“疾病越来越严重“的假象,但这并不代表药物并没有起作用。
精神疾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并且要遵循“足量、足疗程”的原则。
远离诱发因素
除了用药依从性之外,精神疾病的复发还与周围环境变化、不健康生活方式等也密切相关,比如睡眠延迟。
有科学家通过覆盖几十万人的大样本,研究发现了晚睡对精神健康的影响。
最新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与长期有晚睡习惯的人群相比,早睡早起的人精神健康程度要高29%。
并且,晚睡的人更易遇到焦虑、抑郁等问题,而且发病后的病情会更严重。
所以,从现在起,开始做个早睡的人吧,每天尽量在晚上11点前入睡。
这里还要提醒大家一下,入睡前最好不要吃橙子、薯片、果脯果干等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影响人们的睡眠质量,可以查看下面的图片来了解。
重视家庭护理
精神心理疾病患者的内心通常敏感多疑,在外界环境变化等诸多因素的作用下,他人的一个不经意的动作或表情都可能会被患者错误解读。
因此,家庭的日常护理也是影响精神疾病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与精神疾病抗争过程中,作为患者家属,我们要注重跟患者多沟通交流,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痛苦,让他们感受到你的关心。
当面对患者的行为和问题时,家属要多一份耐心和理解,这有助于帮助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疗,从而控制病情。
另外,我们不要忘了带患者定期去医院复查。
在看病过程中,医生还会告诉患者及家属的一些日常注意事项,解答新的疑惑和问题。
图/pixabay
最后我们想说的是,虽然精神疾病有”高复发率“的特点,但是我们没必要绝望,只要接受科学正规治疗,大部分患者的病情都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回归到日常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