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上经常做梦的人,要注意了。你知道为什么人会做梦吗?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睡眠实验。
他招来了一批志愿者,为他们连接电极,让志愿者当场入睡。
等到这些人一睡着后,再把他们叫醒,问他们做梦了没有,做了什么梦。
研究发现,一个人是否在做梦,可以通过肢体判断。
因为人在做梦的时候,眼球有时候会快速颤动,肌肉会产生麻痹,进入短暂失控。
而且他们的睡眠时长都很接近,平均睡眠时间在6小时50分钟左右,在这段时间里,做梦时长会达到1小时20分钟,接近整体睡眠时间的20%!
有一晚,这些参与试验的人被叫醒了超过30次,他们的做梦时间变得比平时的2倍还要多!
这就说明:一个人晚上被吵醒越多次,做梦就会越频繁。
因此,如果你最近经常做梦,还会感到身体疲乏,那么就很可能是睡眠质量降低了。
不过,做梦其实也有好的一面。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梦是人的大脑对心理的一种调节和补偿,是压抑的潜意识得到释放的时刻。
如果你心里一直存在被压抑的情绪或是担忧的事,那么在你睡着的时候,它们就会以梦境的形式出现。
比如说,如果你梦见一个人,那不代表Ta在想你,而是你的潜意识里一直都没有放下对方。
所以,我们平时难以宣之于口的情绪,往往都会在梦境里得到充分的释放。
而那些被剥夺了梦境的人,睡眠压力也会大大增加,容易变得焦虑、烦躁,甚至肥胖。
不过,如果你经常会做些噩梦,被梦境困扰,这里也有几个办法,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睡前不要过度用脑
睡前减少动脑,避免刺激大脑皮层,导致兴奋做梦。
比如,睡前1个小时就尽量不要剧烈运动、玩手机甚至是工作,留出时间让大脑保持平静,以放松的状态进入睡眠。
建议采取右卧的睡眠姿势
仰着睡的时候,双手双脚也应保持自然垂直,枕头不要太高。
记录自己在梦中的情绪
如果你是做完噩梦醒来,可以去记录自己在梦中的情绪:是愤怒、焦虑,还是害怕?
然后从中判断出这些情绪给你带来的启示。
记录之后,你可能就会意识到,原来是自己对某些现实事件的想法让自己产生了不被觉察到的情绪,而这些想法,你是可以去改变的。
不妨通过这些办法,通过梦境,尝试去看到自己内心更深、更真实的秘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