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的抑郁症医院丨几个常被忽视的心理学技巧,让你活出轻松与智慧

董明广医生 发布于2022-04-07 15:02 阅读量62

本文由董明广原创



心理学是主要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其目的/意义在于描述、解释、预测、控制心理现象与行为。


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引起行为的刺激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而将这些心理学技巧应用到生活中后,奇妙的事情发生了。


01


很多人会非常在意别人的评价,经常会因为被曲解或者误会而生气。特别是在职场上,强势的上司直接的攻击,时常会让人原地崩溃。


当你与身边好友哭诉,他们可能会告诉你,“不行你就离职吧,别委屈自己”。


可是,辞职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其实,一个人看重自评还是看重他评这件事情,和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有关。


图/pixabay


所谓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对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以及“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有一个明确认知,并且这个认知很稳定,不轻易受外界干扰,但会根据有益的建议修正自己的路线。

具体做法:


1.你的目标是什么?


2.他说得对不对?——认为对。


3.找到自己的差距点、改变、练习、提高。


同样的,如果你认为他说的不对,也要先在内心肯定自己,而不是被情绪带着走,然后逐一详细地去跟领导讲出自己的思路。


这种做法可以让你在外界的各种声音与评价中,找到自己,知道自己该在乎什么,不该因为什么内耗。


02


类似简单但却好用的心理学技巧,还有很多。

例如很多内向的人,会害怕社交、害怕演讲,但很多时候又不得不去社交,甚至因为工作需要,得天天演讲,这个时候,我们常常容易习惯性退缩或者放弃,心理学有个招就能帮助到你,叫做“想象挑战应对法”。


图/pixabay


意思就是想象当挑战来临时我们如何应对,就可以增加我们的控制感,而且描述得越精确越详细,效果越好。


再比如,改变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既渴望,但又很难做到的事情,更别提影响别人去改变行为习惯了。但常常我们都很渴望自己的伴侣、父母、孩子可以做出一些行为改变。


例如,家有老人,容易被一些广告,或者推销员忽悠,买劣质的三无产品。教了他怎么辨真伪,不要轻易相信,转头又忘了,甚至有时候还让关系僵化,怎么才能让老人家回心转意呢?


其实,在心理学当中,对于态度的改变,有两种路径,一种被称为中心路径,指的是通过直接的深度认知加工来改变态度。


但因为受限于老年人退化的认知资源,他们可能没有办法像年轻人那样,动用足够的资源深思熟虑,考虑孰优孰劣。


这时候,我们就要采用第二种方法,叫做外周路径,或者叫做边缘路径。指的是,不直接给你做深层次的认知加工,告诉你哪里不好;而是用实际的案例,跟他说。


这种我不跟你讲道理,只跟你说故事,通过经验启发,直观感性地影响你的行为,再期待你能有态度上的改变,这种劝说方式,往往更为有效。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