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心理医生去哪里看丨双相情感障碍不等于天才病,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

董明广医生 发布于2022-03-30 15:43 阅读量71

本文由董明广原创

有人把它叫做“天才病”,由于许多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如拜伦、柯本、梵高等都曾患有这种疾病。1890年饱受这种病症折磨的天才画家梵高在法国瓦兹河畔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之后人们便以他的生日(3月30日)作为双相情感障碍日。


那么到底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这种疾病的病因又是什么?


01

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是指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俗称躁郁症,是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


一般呈发作性病程,抑郁和躁狂常反复循环或交替出现,也可以混合方式存在,发作间歇期症状可完全缓解。


病情发作时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产生带来不良影响。患者首次发作通常是因为应激生活事件(例如工作、学习失利,失恋,家庭变故等)。


双相情感障碍发病年龄早、患病率高,终身患病率为1.5%至6.4%,在18至29岁人群中的年患病率为2.3%。发病高峰时期是人生创造力最高的阶段,因此对社会造成的危害非常大。


图/pixabay


该疾病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家里有双相障碍的患者,与其关系越近的亲属患病风险越高,比如一级亲属,患病风险比一般人至少高30倍。


该疾病呈现高复发率、高自杀率,超过90%的患者病情反复发作;25%至50%的患者曾有过自杀行为,有11%至19%的患者自杀身亡。


双相障碍是自杀风险最高的精神疾病,没有之一,约30%至40%的患者有过自杀想法,10%至15%死于自杀。


该疾病治疗率低、误诊率高,1/3以上患者在首次出现双相障碍临床症状后1年内寻求专业帮助。


但遗憾的是,仍有许多患者需要经过平均8年或更长时间才能得到确诊,1/3以上患者甚至需要10年以上,大约有69%的患者被误诊为单相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或强迫症。


这并非医生都是“砖家”,而是因为,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有诸多困难,是精神科最常见的挑战之一。


02

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因是什么


病因仍不清楚,大量研究资料提示,遗传因素、生物学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等都对其发生有明显影响,并且彼此之间相互作用,导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图/pixabay


1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是患者最为主要的危险因素,且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


群体遗传学研究提示,双相情感障碍属于多因素遗传病。遗传倾向调查发现,双相情感障碍的遗传度高达85%。


2

心理社会因素


负性生活事件会增加双相抑郁发作,而某些类型的负性及正性生活事件,则会增加双相躁狂发作。


3

大脑结构异常


主要涉及位于额叶、基底节、扣带回、海马、杏仁核等区域,包括与认知和情感调节关系密切的神经环路。


影像学改变也涉及以上脑功能区皮质,及皮层下的连续损害,以及脑功能连接的损害。


4

神经免疫


双相情感障碍共病率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尤其是患者共病代谢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近50%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至少共病一种疾病,而这些疾病多为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胰岛素抵抗等与免疫功能紊乱有关的疾病。


双相障碍病因复杂,有反复发作的风险,现今的治疗更多的是对症状的控制及减少复发为主,缺少对病因治疗的手段。


针对双相障碍的疾病特点,良好的治疗方案、完善的自我及家庭社会管理可以减少因双相障碍导致的不良结局,获得较满意的治疗。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