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三八”妇女节,现代女性越来越“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然而伴随着新时代女性特质的,还有她们加倍的心理及精神压力。
心理疾病已经是当今社会的隐痛。在中国,患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
根据《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显示:女性心理健康指数显著低于男性,抑郁和焦虑的概率明显高于男性。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抑郁症的性别差异进行了大量研究,认为女性由于受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因素影响更为明显,抑郁症发病率约为男性的2倍。
不可忽视的生物学因素
女性的情绪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在不良环境下,遗传因素会升高特定精神障碍的易感性。
当然,女性激素也是抑郁症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大家千万不能小看激素水平的变化,激素可调控脑内多个参与抑郁症发生发展的神经递质系统,以及个体对环境因素的敏感性。
从青春期、怀孕到更年期,女性在不同生命周期,都伴随着卵巢激素水平的变化,而在激素的剧烈变化,会导致抑郁的风险显著升高。
有研究表明,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卵泡刺激素水平的升高,对绝经期女性而言,都是出现抑郁的危险因素。
经前期紧张、产后的情绪低落、更年期的焦虑都是女性激素不稳定的结果。
必须关注的社会心理因素
从青春期开始,女性的情绪不稳定性就显著高于男性。
女性更容易经历焦虑、愤怒、内疚和抑郁情绪,应对环境未知结果的抗压力能力较差。
于是,女性朋友更有可能将普通情况诠释为“危险信号”,将小挫折看成“大磨难”,这种特质也是抑郁症的高危因素。
通常情况下,女性对待负性生活事件,她们更倾向于将原因归结为自己能力欠缺或者自己性格不好。
从进化角度出发,这一现象是为了保护胎儿免受母体应激的影响。然而,应激反应调动较弱与更高的抑郁风险相关。
基于精神分析的“精神发泄”理论,将体验到的负性情绪及时发泄出来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如果长期抑制体验到的愤怒情绪将最终导致抑郁。
女性抑郁和婚姻质量明显相关
婚姻关系的不协调会使女性心理和生理长期处于应激状态,情绪低落、内心痛苦等症状得不到配偶的理解和安慰疏导,致使心力过度劳累,心理耗竭,诱发抑郁。
而对于本身就有抑郁症的女性来说,较差的婚姻质量,会使原本低落的心境更加低落,真的可以说是“雪上加霜”了。
现如今,越来越多人都在高度关注“女性抑郁”,维护女性权益,建立温暖、宽敞的社会和家庭支持系统,给予女性必要的人文关怀,使她们得到心理支持和安慰,感受到幸福。
此外,我们也要呼吁保护女性身心健康,提倡女性要自我成长,合理地进行心理调适,以“良好的自我效能感”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