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的大脑有一个特性,它会根据周围的环境,适应性地调整资源的耗费,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
因此,当我们遇到某个难题或困境时,大脑就会进入紧急状态,释放肾上腺素和皮质醇,让身体进入高负荷状态,以应对可能到来的挑战。
这就叫做「急性压力」。
一般来说,急性压力如果持续时间较短,其实是一件好事,因为它能够提高我们的适应能力和复原能力。
但是,如果长时间处于急性压力下,后果就会比较严重:
大脑会以为我们「一直处于威胁之中」,从而把「高负荷状态」变成一种常态,让身体一直运转在超过100%的负载下。
GIF/pixabay
从而使得记忆力、认知能力、情绪调控能力受损,更容易引发大脑的炎症反应。
也就由此形成了慢性压力,这也是需要我们尽量去避免发生的。
那么,导致慢性压力的原因有哪些呢?一般来说有两点:
过度的工作负荷
过度的认知负荷和精神内耗 —— 也就是过多的担忧、思虑和杂念
如果你正面临着这些困扰,并且已经影响到了日常生活,让你长时间处于压力中,那么可以试试以下这几种方法:
01
把这些担忧写下来,列出它们可能的后果,以及它们发生的可能性。
02
逐项去问问自己:这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高吗?如果不高,就不用管它;如果高,再针对这件事情,列出所有你能够去做的行动。
03
把行动安排到日程表或任务清单里面,安排时间去做,每做一件,就回到这张「担忧表」上面,把你的行动补充上去,让自己心里有底。
04
换位思考:如果现在是你最好的朋友来向你倾诉这些担忧,你会对他们说什么?
把你想说的话补充上去
05
告诉自己:这些威胁实际上是一种挑战,是我增长经验、发挥能力的机会,也是让生活变得波澜壮阔的契机。
图/pinterest
一旦你能够用积极的方式重新去审视这些担忧和杂念,就可以有效地降低皮质醇的分泌,从而避免急性压力转变成慢性压力,阻断它们对身体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