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至广场舞阿姨,下至刚开始上学的孩子,要说彼此之间有什么共通点,那想必就全靠网络的一线牵。
社交媒体正在以势不可挡之势淹没、冲刷和改变着我们的方方面面。
也许有人会表示自己是个“社恐星人”不喜社交,但其实社交也早已不再拘泥于聊天的形式:
我们打游戏时,和队友互发信号就是一种社交;
在b站上看视频时,留下弹幕,这也是一种社交;
刷抖音时,给作者评论或点赞更是一种社交。
很多时候,我们会在现实中选择逃避,而在网络世界里积极发言并展露自我。
比起面对面的社交模式,我们在网络世界发表言论时确实更不会感到焦虑,这是因为网络社交具有匿名性、失同步性以及便捷性。
图/pinterest
那么,网络社交就不会引发我们的焦虑吗?当社交从现实转移到了线上就“百利而无一害”了吗?
网络社交的“新型”焦虑
发了一条朋友圈,过去了半小时,尽管你每隔2分钟打开一次,新提醒依然是0,你不断回看自己的文案和每一张配图,琢磨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错,逐渐变得焦躁不安…
最后实在忍受不了,不得不删除了这条你拍照、P图,想文案加起来可能花了好久才编辑好的朋友圈。
或者是,你在打字框中敲敲打打,把内容,语气,乃至标点都修饰了几遍后,终于鼓起勇气给对方。
不久后,你看到Ta更新了一条朋友圈,却迟迟没有等来回复......
这些情境令人如此窒息,是因为线上沟通带来高效和便捷的同时,也让我们对秒回信息、获得关注和认同感有了更高的期待,但这种期待没有办法总是得到满足。
GIF/pinterest
在期待落空时,往往会伴随着对自我的否定与焦虑——
是不是我的朋友圈没意思,所以没人点赞?是不是大家都讨厌我,所以不想给我评论?是不是我发出去的内容有问题,所以不回复我?
这种线上社交的焦虑和线下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即对他人评价的过度在意,无人点赞和已读不回都是他人对我们负面评价的诱发线索。
学着走出去——建立适合自己的社交方式
社交焦虑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人们为了回避导致社交焦虑的情境,通常会简单的选择回避,减少与人交往的机会,选择一种“孤独”的生活方式。
但人类毕竟是社会性动物,不管我们愿意或不愿意,与人交往都是无法回避的事情。
那么,对于不擅长与人交往的人来说,该怎样来处理这个问题呢?
01 试着去观察别人
有些时候,我们之所以不想与别人交往,往往是对别人的看法出现了偏差,把对方当成了无法理解的障碍,然后封闭自己的心。
所以不妨试着去观察周围的人,看看他们在做些什么,有什么样的追求和烦恼,他们的性格和特点又是什么样的。
只有当我们对他人产生兴趣的时候,才会触发想去了解和交往的动力。
GIF/pinterest
02 建立适合自己的社交方式
假如你不是一个擅长与人交往的人,那么就不要给自己设定太高的社交标准。
很多人之所以感到焦虑,并为自己的表现而自责,往往是习惯性的把自己的表现和身边非常优秀的人做比较,认为只有像他们那样,和什么样的人都能够谈笑风生才算合格。
其实,真正的社交达人只是少数,与人交往的能力很重要,但也只是众多能力中的一种而已。
我们需要的,是在自己真正擅长的地方做到最好,让别人知道你的能力和价值,而在不擅长的地方,做到不失礼即可。
假如你很不擅长语言表达,就可以允许自己说的不好,但向别人展现你真诚的特质。
即便我们在人际处理上可能有许多缺点,但只要人们发现你是真诚的,是值得信赖的,他们同样也会给予你真诚的回报。
图/pinterest
当然,如过社交焦虑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你的日常生活,给你带来了许多负面的情绪体验,那么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也是十分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