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迫症这种疾病想必大家并不陌生,或许在你眼中的强迫症可能是:
图/network
手机屏幕上各类app右上角的小红点,如果不清空就非常难受。
图/network
给手机、电视或电脑调节音量时,一定要调到自己顺眼的数字,尤其是整数倍。
Gif/The Aviator
十分害怕接触细菌或者不干净的物体,每隔几分钟就要洗手,一洗就花很长时间。
看了上面的例子,也许有人会存疑:“这仿佛就是我的生活……难道我患上强迫症了吗?”
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具体讲解,强迫症都有哪些表现。
什么是真正的强迫症?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欢用“强迫症”一词来开玩笑或者自居完美主义。
其实,强迫症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亚型,是常见的精神疾病,但就诊率偏低。
有研究表明,强迫症患者的双亲患有强迫症的概率约为5%~7%,这较一般人更高。
此外,日常的强迫行为其实并不能构成强迫症确诊的有效条件,除非强迫倾向更加频繁、强烈,并带来了很多的苦恼和焦虑。
尽管强迫症的评估和强迫行为是离不开的,但是仅仅凭借一些表现是完全不足以被确诊的,因为强迫症的诊断具有非常细化的流程和严格的审查标准。
图/pinterest
强迫症的典型症状
强迫症的平均发病年龄为19-20岁,约25%的病例在14岁前开始发病。
强迫症是由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疾病。
主要症状如下:
01 强迫观念
指不需要的,侵入性极强的思维、冲动和意向,通常会给患者带来苦恼或焦虑。
强迫思维的常见对象可能是担心会被他人伤害、污染。
例如,患者可能会认为身边的某个朋友或家人会想要伤害自己,并且很难控制这种想法。
02强迫行为
指过度的、重复目的的行为、以防止或减少强迫想法引发的焦虑。
例如:
A.洗涤(洗手、洗澡)
B.检查(门是否锁好,窗户是否关上)
C.计数(重复动作的特定次数)
D.排序(追求特定的排列模式)
大多数仪式性动作是可以观察到的,例如反复洗手和检查门锁,但也有少部分是看不见的,如在心里默默计数的行为。
饱受折磨的强迫症患者极力想摆脱或消除这些侵入大脑中的观念,但是任何控制和压抑都是徒劳的。
GIF/pinterest
对于强迫症,预防大于治疗
强迫症多在青少年时期起病,学习和了解强迫症有助于纠正“通俗的强迫症”相关概念,减少相关精神疾病导致的歧视行为。
而根据2019年展开的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中国人的强迫症终身发病率为2.4%,全世界将近10亿人都有过强迫行为。
所以,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能简单区分强迫倾向和强迫症也是尤为重要的。
其次,了解强迫症也有助于自我筛查,对于周围朋友或家人可能患有强迫症也能起到早发现,早治疗的作用。
特别是对于青少年强迫症患者,由于其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进行强迫症早期诊断和治疗更具有重要意义。
图/pinterest
实际上,正常人也会有一些强迫的表现,比如出门前总不放心电器是否断电、桌面整理一定要按照自己的习惯整理……但表现较轻,这可能只是有一定的强迫性人格。
但是,如果这些症状已经明显地影响到了你的生活,那么我们建议尽早前往医院,寻求专业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