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肛肠手术,疼痛剧烈VS轻松自如?——揭秘“疼痛灾害化”现象

卢锐敏医生 发布于2025-02-12 13:32 阅读量1102

本文由卢锐敏原创

《同是肛肠手术,为什么有的“疼痛剧烈”,有的“轻松自如”?——揭秘“疼痛灾害化”》

                                引言

      张小姐是一位45岁的上班族,因长期便血和肛裂前往医院就诊。医生建议他进行微创手术,手术过程顺利,可术后第一天,她却痛得脸色苍白,出汗不止,甚至出现心慌、呼吸急促的情况。她对医生说:“医生,别人都说这手术不算大,可我怎么感觉自己快死了?”

        而隔壁病床的李先生,年龄相仿,做的是同样的手术,但术后疼痛评分仅为2分(轻度),吃了点止痛药后能下床走动,还能刷手机。

      为什么同样的手术,疼痛体验却天差地别?难道张小姐真的更“娇气”吗?其实,答案藏在一个科学评分体系里——疼痛灾害化评分(Pain Catastrophizing Scale, PCS)。

      今天卢医生就来聊聊这个影响术后疼痛感受和体验的的重要因素——疼痛灾难化。

一、什么是疼痛灾害化?

      疼痛灾害化(Pain Catastrophizing)指的是患者对疼痛的认知、情绪和心理反应的一种过度放大现象。简单来说,它就像是“大脑的放大镜”,让疼痛变得更加剧烈、难以忍受。

    如果疼痛是一只猫,疼痛灾害化就像是一台“放大猫咪的投影仪”,让这只猫变成一只“猛虎”! 疼痛灾难化会增强疼痛感受。

二、疼痛灾害化量表(PCS)的作用

      疼痛灾害化量表(Pain Catastrophizing Scale, PCS) 是一个科学工具,用于衡量患者对疼痛的心理反应,术前进行PCS评分,可以提前识别疼痛高风险患者,预测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并采取个性化的疼痛管理策略。

研究表明,PCS评分高的患者术后更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 对疼痛过度关注,导致痛觉放大,疼痛加剧,影响恢复(术后镇痛效果不佳)

- 焦虑、抑郁风险增加(影响心理健康)

- 止痛药需求增加(可能导致药物依赖)

- 住院时间延长(医疗成本上升)

- 康复时间延长(影响工作生活)

        肛肠手术,由于部位神经丰富,术后即便是轻微的伤口,也可能引发强烈的不适感,而且,肛门周围的疼痛无法通过姿势缓解,排便时还会进一步刺激伤口,导致疼痛体验更强烈,由于部位特殊,疼痛体验会因心理因素放大,因此PCS评分在术前评估中尤为重要。

三、疼痛灾害化(PCS)怎么评?——疼痛灾难化量表条目及评分方法

疼痛灾害化量表主要测量患者的三种认知偏差:痛苦放大、对疼痛的无助感、反复沉思。

1、无助感(Helplessness)(如“我觉得自己无能为力”)

2、夸大疼痛(Magnification)(如“我担心疼痛会一直恶化”)

3、沉浸疼痛(Rumination)(如“我无法不去想疼痛”)

具体条目如下(不同版本可能略有不同):

1. 当我感到疼痛时,我会觉得它会变得越来越严重。

2. 我觉得疼痛让我无法忍受。

3. 我总是担心疼痛会影响我的生活。

4. 每当我感到疼痛时,我都会想到最糟糕的情况。

5. 我无法停止思考疼痛。

6. 我觉得疼痛让我变得无能为力。

7. 我会因为疼痛而感到焦虑和恐惧。

8. 当我感到疼痛时,我总是觉得自己无法控制它。

9. 疼痛让我感到自己没有希望,无法恢复正常生活。

10. 我担心疼痛会让我失去自理能力。

评分方法:

- 每个条目通常采用1-5分的评分,1分表示“完全不同意”,5分表示“完全同意”。

- 总分较高(例如,评分接近50分或更高),疼痛灾害化程度越严重,可能需要进一步的心理干预,诸如认知行为治疗(CBT)或放松训练等,帮助调整患者的消极思维。

四、疼痛灾难化评分在肛肠外科的临床意义

- 高分:患者可能会过度担心疼痛并放大其影响,通常伴随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此类患者可能会经历更强烈的疼痛感受和更差的恢复效果。

- 低分:患者对疼痛的认知较为理性,能够较好地管理和应对疼痛。

    这一维度的评估对于疼痛管理和心理干预的设计至关重要,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四、如何降低疼痛灾害化?医生和患者都能做些什么?

1. 术前:心理干预,降低焦虑

- 术前宣教:卢医生会提前向患者朋友解释手术过程,进行疼痛教育,告诉您疼痛是正常的,并且可控。

- 认知行为干预:帮助患者朋友认识到疼痛不会无限加重,避免过度焦虑。

2. 术后:个性化镇痛管理

- 药物镇痛:针对高PCS评分患者,卢医生会提前使用镇痛药物,如NSAIDs、阿片类药物或局部麻醉。

- 非药物镇痛:包括坐浴、心理支持、放松训练、音乐疗法等,帮助患者缓解疼痛。

3. 自我调节:您可以怎么做?

- 注意转移注意力:分散注意力,如听音乐、看书、看视频、追剧等,可以减少疼痛感知。

- 深呼吸训练:深呼吸、冥想等放松训练可以降低疼痛灾害化水平。

                          卢医生总结

      疼痛不仅仅是身体的感知,更是心理和情绪的综合体验,术后的镇痛,也不仅仅是几个止痛药能解决,更是科学评估+个性化干预。通过疼痛灾害化评分(PCS),可以更好地预测患者的术后疼痛体验,并制定精准的镇痛策略,让患者术后恢复更舒适。

      我是卢医生,3000+独立主刀手术经验的肛肠外科医生,希望通过科普帮助更多人理解疼痛,减少不必要的痛苦。欢迎关注卢医生160科普,获取更多专业科学的肛肠外科资讯。

声明:本文用于公益科普,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卢医生,作者医生将第一时间删除。

———————————————————————                                    作者简介


图片发自160App
卢锐敏

医学硕士,公立三甲医院
中西医结合执业专业医师

擅长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类重度痔、复杂性肛瘘、肛裂、肛周脓肿、肛周瘙痒症、功能性便秘、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直肠脱垂、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胃肠病等。

业务开展:开展肛肠外科各类微创手术如套扎术、痔环切术、硬化注射术、超声刀无血化痔精准解剖切除术,保护括约肌肛瘘手术、肛瘘经肛括约肌间切开术(TROPIS)、直肠肿瘤经肛切除手术等。截止目前已独立主刀完成各类肛肠外科微创手术超3000+例,无一例医疗质量缺陷和纠纷。对肛肠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了积累丰富经验,能熟练处理各类术后并发症,尤其在术后疼痛管理、排便管理、创面整复愈合、肛门功能恢复等积累丰富经验。

优势技术:倡导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和医患共商的临床决策模式,为患者提供成熟、规范、安全、合理的肛肠外科诊疗技术。

1.各类肛肠外科微创手术。

2.多学科结合、多模式联合、多节点覆盖、超前镇痛的术后疼痛规范管理,使绝大多数病人术后处于无痛-微痛状态,轻松手术,轻松康复;

3.中医优势特色技术围手术期全程管理,如中药热奄包促进胃肠康复,改善术后排便;中医穴位埋线辅助长效持久镇痛;中药内调补气血、增免疫、促愈合,预防手术并发症,加快康复;

4.围手术期肠道微生态管理,改善排便,促进快速康复;

5.术后中药止痛、抗感染、促愈合,降低抗生素使用率,避免使用抗生素;

6.术后饮食营养康复,改善排便,降低术后感染风险,预防术后大出血,提高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

7.中西医结合胃肠功能性疾病治疗。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