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忍一忍”到“必须治”——科学认识痔疮手术指征

卢锐敏医生 发布于2025-02-01 12:40 阅读量465

本文由卢锐敏原创

一、重新认识痔疮:不只是小问题


痔疮是肛垫(肛门血管垫)病理性肥大或移位形成的团块,本质是血管和结缔组织的异常。根据位置可分为:  


- 内痔:位于齿状线以上,以无痛性出血、脱出为主;


- 外痔:位于齿状线以下,易疼痛、肿胀;


- 混合痔:内外痔融合,症状叠加。



核心危害*:


1. 慢性失血→贫血:长期便血可致血红蛋白下降,严重者需输血;


2. 脱垂嵌顿:痔核脱出后无法回纳,引发剧烈疼痛、坏死;


3. 继发感染:破溃后可能肛门感染,剧烈疼痛;


4. 生活质量崩溃:肛门肿物脱出、疼痛影响行走、排便恐惧导致便秘加重。




二、拖延手术的代价:别让“忍”酿成大祸


1. 痔疮出血→贫血的“沉默杀手”


危险信号

- 连续1-2周以上便后滴血/喷血;  

- 血色暗红或伴随黏液,排便不尽感(需警惕直肠癌);  

- 出现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等贫血症状。  

- **高危人群或加重因素**:  

- 月经期女性(叠加失血);  

- 老年人(造血功能减退);  

- 素食或营养不良者(铁储备不足)。 

- 长期口服抗凝抗聚药物,贫血风险高。


2. 脱垂嵌顿:急诊室的“定时炸弹”


脱出痔核若未及时复位,会因血液循环受阻而肿胀、坏死,需紧急手术,术后恢复周期延长2-3倍。  


三、手术“红绿灯”:这6种情况必须开刀


根据《中国痔病诊疗指南》,以下情况需手术干预:  


1. Ⅲ-Ⅳ度内痔:痔核脱出需手动推回或无法复位;  


2. 反复出血:保守治疗无效,血红蛋白<90g/L;  


3. 急性血栓性外痔:疼痛剧烈,48小时内肿胀未缓解,医生评估血栓不能吸收;  


4. 混合痔嵌顿:痔核卡顿、糜烂坏死;  


5. 严重影响生活:如职业司机因疼痛无法久坐;  


6. 合并其他肛肠疾病:如肛裂、肛瘘需同步处理;


7.皮赘外痔反复摩擦、感染、炎症反应,引起肛周湿疹瘙痒,保守治疗无效,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四、特别提醒:这些症状可能不是痔疮!


若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肠镜排查直肠癌:


- 便血与粪便混合,暗红色血便(非便后滴血);  


- 排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交替);  


- 体重莫名下降。  


卢医生总结:痔疮手术≠洪水猛兽


痔疮手术已进入精准微创时代,当保守治疗无法控制病情时,及时手术可避免贫血、感染等连锁反应。记住:**早诊早治,是对“菊部地区”最大的温柔**。 


声明:本文用于公益科普,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卢医生,作者将第一时间删除。



———————————————————————                                    作者简介




卢锐敏,医学硕士,公立三甲医院

中西医结合执业专业医师


擅长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类重度痔、复杂性肛瘘、肛裂、肛周脓肿、肛周瘙痒症、功能性便秘、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直肠脱垂、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胃肠病等。



业务开展:开展肛肠外科各类微创手术如套扎术、痔环切术、硬化注射术、超声刀无血化痔精准解剖切除术,保护括约肌肛瘘手术、肛瘘经肛括约肌间切开术(TROPIS)、直肠肿瘤经肛切除手术等。截止目前已独立主刀完成各类肛肠外科微创手术超3000+例,无一例医疗质量缺陷和纠纷。对肛肠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了积累丰富经验,能熟练处理各类术后并发症,尤其在术后疼痛管理、排便管理、创面整复愈合、肛门功能恢复等积累丰富经验。



优势技术:倡导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和医患共商的临床决策模式,为患者提供成熟、规范、安全、合理的肛肠外科诊疗技术。



1.各类肛肠外科微创手术。



2.多学科结合、多模式联合、多节点覆盖、超前镇痛的术后疼痛规范管理,使绝大多数病人术后处于无痛-微痛状态,轻松手术,轻松康复;



3.中医优势特色技术围手术期全程管理,如中药热奄包促进胃肠康复,改善术后排便;中医穴位埋线辅助长效持久镇痛;中药内调补气血、增免疫、促愈合,预防手术并发症,加快康复;



4.围手术期肠道微生态管理,改善排便,促进快速康复;



5.术后中药止痛、抗感染、促愈合,降低抗生素使用率,避免使用抗生素;


6.术后饮食营养康复,改善排便,降低术后感染风险,预防术后大出血,提高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


7.中西医结合胃肠功能性疾病治疗。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