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郑是一名普通的上班族,体重长期超标,决定尝试生酮饮食减肥。刚开始的几天,他几乎被饥饿感折磨得崩溃,脑子里全是“炸鸡、奶茶、火锅”……他甚至一度怀疑自己能否坚持下去。可神奇的是,过了两周,他发现自己吃得少了,却不再感到饥饿,甚至轻松地减少了食物摄入量!这背后的秘密,就是“饥饿素”在悄悄帮忙!
很多人在减肥时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刚开始挨饿,很难熬,后面却越来越轻松,甚至主动减少食。那么,为什么饥饿感会逐渐降低?饥饿素(Ghrelin),这个被称为“饥饿激素”的家伙,正是其中的关键角色。今天,卢医生为大家揭开饥饿素的什么面纱,看看它如何影响我们的食欲、体重控制!
1. 饥饿素是什么?它为何让你感觉饿?
饥饿素(Ghrelin)是由胃分泌的激素,它的主要作用是向大脑发出“肚子饿了”的信号,让你去寻找食物。当胃是空的,饥饿素水平会上升,让你感觉饿;当你吃饱了,饥饿素水平下降,饱腹感增加。简单来说,饥饿素就像是大脑的“燃油指示灯”,提醒你需要补充能量。
空腹状态(禁食、长时间不吃饭)
低血糖(饥饿时)
睡眠不足
进食后(特别是高蛋白食物)
瘦素、胰岛素等激素
充足的睡眠
在减肥初期,由于热量摄入突然减少,饥饿素水平会短暂升高,让你感觉“饿得发疯”。但坚持下来,大约2~4周后,身体逐渐适应脂肪功能的新的能量来源,生酮饮食可以显著降低饥饿素水平,饥饿感减弱,食欲降低,减肥变得更轻松。
那么,是什么让饥饿素变少了?
研究表明,进入生酮状态后,血液中的酮体浓度升高, β-羟基丁酸(BHB)能够直接抑制饥饿素的分泌,减少食欲,让你即使少吃,也不会感觉饥饿。
生酮饮食让身体从“糖代谢”切换到“脂肪代谢”,能量供应更稳定,不会像碳水饮食那样出现血糖快速升高-下降的波动,从而刺激饥饿素的分泌。生酮饮食血糖和胰岛素较稳定,使饥饿素水平维持较低状态。
高蛋白摄入(如鸡蛋、红肉、鱼肉)能刺激饱腹激素PYY和GLP-1等饱腹激素分泌,进一步降低食欲。
减肥前期饥饿难熬,但坚持下去,饥饿素就会减少,让你越减越轻松!生酮饮食的酮体作用、血糖稳定、饱腹激素分泌增加,都能帮助你自然减少饥饿感。更重要的是,科学调节饥饿素,还能避免减肥反弹!
卢医生一直在研究如何让减肥更轻松、更可持续。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理解饥饿素的奥秘,让你的减肥之路不再那么痛苦,而是变得更加科学、健康、长久!如有疑问可咨询卢医生。
声明:本文用于公益科普,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卢医生,作者医生将第一时间删除。
——————————————————————— 作者简介
卢锐敏
医学硕士,公立三甲医院
中西医结合执业专业医师
专注消化和营养代谢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