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这么多种,您属于哪种?——三分钟卢医生带您找准“肚子堵”的根源!

卢锐敏医生 发布于2025-01-26 19:01 阅读量467

本文由卢锐敏原创

便秘患者必读:“堵住”你的,到底是哪种便秘?

        引言:——“便秘,真是个磨人的小妖精!”

      小王是个平时注重健康的人,但最近总觉得肚子不对劲。每次坐在马桶上,他都觉得像在“拔河”,费了好大劲也只有点“成果”,有时甚至还伴有肚子胀痛。为了找出原因,他翻了不少资料,才发现“便秘”原来有这么多种类型!抱着疑惑,小王找到了我——卢医生,在详细了解病情后,卢医生给小王确诊他属于“慢传输型便秘”。其实,像小王这样被便秘困扰的人并不少,而很多人因为不了解便秘的分类和病因,常常耽误了治疗。那么,今天卢医生跟您聊聊便秘到底有哪些类型,你又属于哪一类?




图片发自160App

                        便秘有哪些分类

一、按照病程分类

急性便秘

症状突然出现,持续时间较短(通常数天至数周)。

常与饮食改变、旅行、压力、情绪、药物使用或急性疾病(如肠梗阻)有关。

一旦缓解诱因,便秘可能自行消失。

如果便秘症状持续或伴有警示性体征(如便血、体重快速下降等),可能提示严重的潜在疾病,需要及时就医排查。

慢性便秘:

多与生活习惯、肠道功能紊乱或其他慢性疾病相关

便秘持续超过3个月,且伴随以下症状中的两项或以上则为男性便秘。

排便费力(占25%以上排便次数);

粪便干硬或颗粒状;

排便不尽感;

排便频率减少(每周少于3次);

需要用手辅助排便(如压迫会阴或开塞露等辅助排空)。

这是国际通用的慢性便秘罗马IV诊断标准。

便秘数据发病率

    全球范围内,慢性便秘的患病率为16%-27%,女性更容易中招;而急性便秘的发生率尚无明确统计,但多见于某些特定诱因下发生。

小贴士:

      如果每周排便次数少于3次,或者排便时感到费劲甚至疼痛,可能需要留意自己的肠道健康了!如果突然出现便秘,尤其是伴随腹痛或便血,特别是中老年人,应警惕急性便秘背后的潜在问题如肠癌、肠梗阻等,尽早就医排查。

二、根据便秘的病理生理机制分类

(1)原发性便秘(功能性便秘)

原因不明,和肠道功能紊乱、生活方式有关。又分为以下三型:

1.慢传输型便秘(STC)

简单理解,就是肠道“懒了”,这种类型的便秘好比“公交车太慢了”,肠道的蠕动减慢,粪便在结肠中移动缓慢,导致粪便长时间停留在肠道中,水分被过度吸收,形成硬便。

典型症状:排便时间间隔长,排便次数少、粪便干硬、胀气明显。

诊断方法:通过肠道运输实验(如口服标志物检测)来确定肠道蠕动速度。

应对策略:原因可能与肠道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或饮食纤维不足有关。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养成规律排便习惯。


图片发自160App

2.出口梗阻型便秘(ODS)

出口梗阻型便秘,就像“车堵在高速公路路口”,粪便到了出口(直肠肛门)却出不去。原因是和排便相关的肌肉(直肠和盆底肌)功能异常。

典型症状:排便费力、排便时间长、排便不尽感,有时需要用手辅助。

诊断方法:可通过盆底肌电图和排粪造影检查确诊。

应对策略:针对性盆底康复训练或生物反馈治疗,或手术治疗。


图片发自160App

3.混合型便秘

既有慢传输问题,又伴随出口梗阻。


图片发自160App

(2)继发性便秘:常常是其他疾病的“伴随者”,幕后黑手另有它

药物或代谢性便秘

因某些药物(如阿片止痛药类、抗抑郁药)或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引发的便秘。

应对策略:先明确基础病因,再配合药物调整。

三、按便秘的病因分类

器质性便秘

由解剖结构异常导致,如肠梗阻、肿瘤、肠扭转、直肠脱垂。需要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

功能性便秘

不伴随明显器质性病变,多与生活习惯和肠道功能紊乱有关。

系统性疾病相关便秘

常见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帕金森病等患者。

药物相关便秘

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抗胆碱能药物、钙通道拮抗剂等容易引发便秘。

五、根据患者群体分类

儿童便秘:常因饮食不当、排便习惯不良或心理压力引起。

孕期便秘:与激素变化和肠道蠕动减弱有关。

老年性便秘:老年人群因肠道功能退化、活动量减少和多病共存而更常见。

不同年龄阶段的便秘流行病学不一样,治疗也不一样。

              自查指南:便秘类型这样判断

                      便秘分型自查表


图片发自160App

              卢医生小课堂:如何缓解便秘?

1.饮食调整

每天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如燕麦、蔬菜和水果。

多喝水,保持每日饮水量1500-2000毫升。

2.运动助攻

每天快步走30分钟,有助于肠道蠕动。

3.科学用药

根据便秘类型选择药物,例如乳果糖、聚乙二醇等。

切勿长期依赖刺激性泻药。

4.良好排便习惯

每天固定时间如厕,即使没有便意也要尝试。

六、便秘背后的警示:何时该看医生?

如果便秘伴有以下情况,务必及时就医:

便血或黑便;

突然出现的便秘,尤其是50岁以上患者;

明显体重下降或贫血。


图片发自160App


图片发自160App
七、总结:便秘不可小觑,精准分型是关键

      便秘虽是常见问题,但它背后可能隐藏着复杂的原因。通过分类和分型,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身情况,还能指导针对性的治疗。如果你有长期便秘的困扰,可以随时咨询卢医生,和你一起解决“堵”的难题,让你的肠道重回轻松!—————————————————————                          卢生简介

卢锐敏,医学硕士,公立三甲医院

中西医结合执业专业主治医师


图片发自160App
擅长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类重度痔、复杂性肛瘘、肛裂、肛周脓肿、肛周瘙痒症、功能性便秘、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直肠脱垂、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胃肠病等。

业务开展:开展肛肠外科各类微创手术如套扎术、痔环切术、硬化注射术、超声刀无血化痔精准解剖切除术,保护括约肌肛瘘手术、肛瘘经肛括约肌间切开术(TROPIS)、直肠肿瘤经肛切除手术等。截止目前已独立主刀完成各类肛肠外科微创手术超3000+例,无一例医疗质量缺陷和纠纷。对肛肠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了积累丰富经验,能熟练处理各类术后并发症,尤其在术后疼痛管理、排便管理、创面整复愈合、肛门功能恢复等积累丰富经验。

优势技术:倡导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和医患共商的临床决策模式,为患者提供成熟、规范、安全、合理的肛肠外科诊疗技术。

1.各类肛肠外科微创手术。

2.多学科结合、多模式联合、多节点覆盖、超前镇痛的术后疼痛规范管理,使绝大多数病人术后处于无痛-微痛状态,轻松手术,轻松康复;

3.中医优势特色技术围手术期全程管理,如中药热奄包促进胃肠康复,改善术后排便;中医穴位埋线辅助长效持久镇痛;中药内调补气血、增免疫、促愈合,预防手术并发症,加快康复;

4.围手术期肠道微生态管理,改善排便,促进快速康复;

5.术后中药止痛、抗感染、促愈合,降低抗生素使用率,避免使用抗生素;6.中西医结合胃肠功能性疾病治疗。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