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怎么办?卢医生为您揭秘原因与防治方法

卢锐敏医生 发布于2025-01-26 16:10 阅读量414

本文由卢锐敏原创

      小王,28岁,广告公司的文案策划。平日里,他总是一副机灵的模样,创意随手拈来,工作效率高得让同事羡慕不已。然而,这些天,他却愁眉苦脸,老是捂着肚子哀叹:“这不是创意枯竭的问题,而是我的‘出口’堵了!”原来,小王遭遇了令人苦恼的便秘。

      事情是这样开始的——上周,公司临时接了个大项目,小王熬夜赶方案,连着几天外卖汉堡加咖啡,蔬菜水果是能省则省。忙起来,他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懒得安排,一憋就是一整天。结果,周五早晨,他发现自己已经三天没“如释重负”了。

      于是,周末的厕所里上演了一场“人与自然的较量”:小王全力出击,感觉身体每一根肌肉都在为“通关”努力,但无论如何都没成功。“就像一辆堵在狭窄巷道里的出租车,怎么挤也开不出去。”他用尽力气,却换来了肚子的绞痛和汗流浃背。最终,他只能放弃,坐在马桶上抱着脑袋,痛心疾首:“这就是职场青年的悲哀啊,连拉屎都没自由!”


图片发自160App

      实在没办法,他翻开手机求助万能的互联网,结果一片“膳食纤维”“肠道菌群”的科普文章让他头大如斗。他又跑去药店,听着店员滔滔不绝的介绍,买了一堆泻药,可试了也只让他跑了几次厕所,却依然感觉“堵车”没彻底解决。

      其实,小王的遭遇并不罕见。便秘,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是现代都市人的“通病”。高压工作、不健康饮食、久坐少动……都在一点点把我们的肠道变成了“拥堵的城市”。

      接下来,卢医生就通过小王的经历,来揭秘便秘的真相,找到它的成因以及科学解决办法!

便秘,就像城市交通堵塞,废物无法顺畅地离开体内,导致不适和健康问题。那么,什么是便秘?

一、什么是便秘?

便秘从大的方面来分,分2种——急性便秘和慢性功能性便秘,两者诊断标准不同。

                    急性便秘诊断标准:

    急性便秘被定义为症状持续时间较短(通常少于6周),并且可能由一过性原因引起的排便困难或排便减少。以下是卢医生基于临床实践和指南总结急性便秘的诊断要点和评估标准:

1. 症状描述

患者近期出现以下一种或多种症状:排便频率显著减少(通常每周少于3次);排便困难(用力排便、费时);粪便干结或硬块状;排便不尽感或肛门直肠堵塞感;腹胀、腹痛或不适伴随排便困难。

2.症状起始时间:症状突然出现,持续少于6周;症状通常与明确诱因有关(如饮食改变、药物使用、旅行、情绪紧张波动、工作学习压力等)。

3. 排除器质性疾病:急性便秘与慢性便秘的重要区别在于其发病时间短且症状可逆,但应排除以下器质性病因:机械性肠梗阻(如肿瘤、肠扭转、疝气);急性腹部疾病(如阑尾炎、胰腺炎)。全身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电解质紊乱)。

4. 病史与风险因素:近期是否出现诱因(如饮食缺乏纤维,久坐缺乏运动,饮水不足,阿片类、抗抑郁药、抗胆碱能药物使用);

5.是否伴随其他异常症状(如出血、呕吐、体重骤减);是否存在肠道手术史或基础疾病史(如糖尿病、帕金森病)

              慢性功能性便秘诊断标准:

根据国际通用的罗马Ⅲ诊断标准,功能性便秘的定义包括以下症状中的两项或更多,且持续便秘大于3个月:

1. 至少25%的排便需要用力。

2. 至少25%的排便呈硬块或结块状。

3. 至少25%的排便有不完全排空的感觉。

4. 至少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阻塞或堵塞的感觉。

5. 至少25%的排便需要手动帮助,如手指辅助或盆底支持。

6. 每周排便少于三次。

这些症状不能仅由泻药的使用来解释。

二、慢性便秘的类型多种多样,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 慢传输型便秘(STC):就像城市的主干道出现了堵车,车辆(食物残渣)在肠道中移动缓慢,导致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


图片发自160App

2. 出口梗阻型便秘(OOC):类似于高速公路出口被障碍物堵住,尽管“车辆”已经到达高速路出口,但无法顺利离开,患者常感到排便困难,有排便不尽感。

3. 混合型便秘:兼有上述两种类型的特点,既有“主干道”堵塞,也有“出口”受阻的情况。


图片发自160App

三、便秘的原因犹如交通堵塞的多重成因,可能包括:

- 饮食因素:缺乏膳食纤维和水分摄入,如同燃料不足,无法推动“车辆”前行。

- 生活方式:缺乏运动,久坐不动,犹如车辆长期停驶,导致动力不足。

- 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阿片类止痛药、抗抑郁药等,犹如设置了交通障碍,影响正常通行。

- 肠道功能障碍:肠道肌肉或神经问题,导致“交通信号”失灵,影响正常的蠕动。

- 心理因素:压力、焦虑等情绪问题,犹如交通管理不善,导致运行效率下降。

四、便秘的治疗:治疗便秘需要多管齐下,犹如疏通交通:

- 饮食调整:增加膳食纤维和水分摄入,犹如为车辆提供充足的燃料,促进肠道蠕动。


图片发自160App




图片发自160App
- 生活方式改变:增加运动,避免久坐,犹如保持车辆的活跃度,防止停滞。

图片发自160App

- 药物治疗:使用泻药或其他药物,犹如设置临时通道,帮助缓解堵塞,但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图片发自160App
- 生物反馈疗法:通过训练盆底肌肉,改善排便功能,犹如优化交通信号,提高通行效率。


-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或顽固性便秘,可能需要手术干预,犹如拆除顽固的障碍物,恢复正常通行。




上传中,请稍候...

五、便秘的预防:预防便秘就像维护良好的交通秩序,需要从日常生活入手:

- 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和水分,保持“燃料”充足。

- 定期运动:保持身体活跃,促进肠道蠕动。

- 良好排便习惯: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不要憋便。

- 管理情绪和压力:保持心理健康,避免情绪对肠道功能的影响。

通过以上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和缓解便秘,保持肠道的健康畅通

————————————————————                            卢医生简介

卢锐敏,医学硕士,公立三甲医院

中西医结合执业专业主治医师


图片发自160App

擅长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类重度痔、复杂性肛瘘、肛裂、肛周脓肿、肛周瘙痒症、功能性便秘、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直肠脱垂、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胃肠病等。

业务开展:开展肛肠外科各类微创手术如套扎术、痔环切术、硬化注射术、超声刀无血化痔精准解剖切除术,保护括约肌肛瘘手术、肛瘘经肛括约肌间切开术(TROPIS)、直肠肿瘤经肛切除手术等。截止目前已独立主刀完成各类肛肠外科微创手术超3000+例,无一例医疗质量缺陷和纠纷。对肛肠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了积累丰富经验,能熟练处理各类术后并发症,尤其在术后疼痛管理、排便管理、创面整复愈合、肛门功能恢复等积累丰富经验。

优势技术:倡导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和医患共商的临床决策模式,为患者提供成熟、规范、安全、合理的肛肠外科诊疗技术。

1.各类肛肠外科微创手术。

2.多学科结合、多模式联合、多节点覆盖、超前镇痛的术后疼痛规范管理,使绝大多数病人术后处于无痛-微痛状态,轻松手术,轻松康复;

3.中医优势特色技术围手术期全程管理,如中药热奄包促进胃肠康复,改善术后排便;中医穴位埋线辅助长效持久镇痛;中药内调补气血、增免疫、促愈合,预防手术并发症,加快康复;

4.围手术期肠道微生态管理,改善排便,促进快速康复;

5.术后中药止痛、抗感染、促愈合,降低抗生素使用率,避免使用抗生素;6.中西医结合胃肠功能性疾病治疗。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