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卢医生又收治了一位肛周脓肿患者。患者男性,38岁,因肛周红肿疼痛难忍4天,加重1天入院。 患者于4天前喝酒熬夜麻将后,开始出现肛门旁边红肿疼痛,以为是 “痔疮”老毛病又犯了,自己去药店买“某痔疮膏”涂,然而疼痛并没有减轻,反而更严重了,疼痛难忍,坐立不安,还出现出现发烧,这时病人才开始慌乱了,跑到医院来看肛肠外科。
卢医生接诊后,做了详细的体格检查,抽血化验考虑这位患者是典型的肛周脓肿,已经出现比较严重的全身感染中度症状,发热,血象明显升高,加之疼痛剧烈,遂送手术室行急诊手术治疗。
春节即将到来,每年初三开始,科室肛周脓肿病人就陆陆续续开始来报到了……肛周脓肿,是假期高发疾病!
逢年过节,肛周脓肿为什么高发呢?且听卢医生慢慢道来。
肛周脓肿的发病原理是:
位于肛隐窝和括约肌内的肛门腺堵塞后继发感染,引起的化脓性病变。
雄激素在腺体分泌功能调节中扮演重要角色,雄激素水平的变化影响腺体的分泌,如果分泌过多且排出不畅,腺体容易堵塞,增加局部感染的风险,进而导致脓肿形成。目前研究普遍认为:男性雄激素水平高,腺体分泌活跃,是男性容易得肛周脓肿的病理基础。
免疫力低下,也是肛周脓肿发病的一个影响因素。肥胖是肛周脓肿的一个已知风险因素,肛周脓肿好发于肥胖病人。
中医认为,肛周脓肿多因过食肥甘厚腻、辛辣、醇酒等食物,湿热下注,下注大肠,蕴结肛门,致经络组织、气血凝滞而成脓。
春节马不停蹄的走亲访友、觥筹交错、麻将酒桌昼夜不停轮番上场了,各种羊肉、狗肉、海鲜大餐、火锅、油炸辛辣美食又要不停地酣战了,每到节日,医院肛肠外科肛周脓肿的病人就剧增。可怜的屁屁也将饱受了主人虐待。
之所以肛周脓肿选择在春节关顾,主要是因为春节期间吃喝玩乐特别忙乎,饮食结构失调(大鱼大肉高脂高蛋白,低膳食纤维),过多摄入了辛辣刺激食物,过度饮酒,熬夜打牌娱乐,舟车劳累,打乱生活作息,免疫力低下……,这些原因导致体内激素的失调,机体抵抗力下降,促进了肛周脓肿的发生。
不过,春节还是要开开心心过的,品尝各种美食也是必须的。
1、注意调节大便,保持大便质软,通畅。多饮水,补充水分,多吃青菜、薯类食物,避免大便干燥,甚至便秘,不宜暴饮暴食、冷热交加,避免腹泻,拉伤肛门,刺激肛隐窝发炎,也容易诱发肛周脓肿。
2、注意调整饮食结构:春节,一家团团圆圆吃吃大餐开心快乐一下是可以理解的,朋友聚会,喝酒应酬,也是在所难免的,但要注意荤素搭配,大鱼大肉的同时,别忘了多食蔬菜水果,如西红柿、菠菜,黄花菜、油菜、白萝卜、青瓜,各种果汁:橙汁、梨汁、苹果汁(痛风病人禁忌)。
如果你是容易上火的体质,建议及时饮用夏桑菊茶、菊花茶、板蓝根茶、夏枯草茶等凉茶,能清热解毒,预防肛周脓肿。这些都有相应中成药。
3、补充睡眠:麻将酒桌,熬夜通宵后,注意适当休息,量力而行,不可日夜交加,马不停蹄连轴转,注意补充睡眠,提高机体免疫力,适当维生素C口服,提高机体免疫力。
4、泡泡温泉:促进盆底血液循环,增强局部抵抗力,还没缓解疲劳,提高免疫力,即休闲玩耍又防病,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5、不幸中招,及时就诊:一旦发现肛门及周围有红肿、包快、疼痛,肛旁流脓,甚至全身发热等症状。那么,很不幸告诉您,您有可能中招了,尽早来医院找卢医生报到吧,不要避忌,不要拖延,肛周脓肿拖不得。
最后,
卢医生提前祝:大家新春快乐,阖家幸福!
平平安安过大年。
声明:本文用于公益科普,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卢医生,作者将第一时间删除。
——————————————————————— 作者简介
卢锐敏,医学硕士,公立三甲医院
中西医结合执业专业主治医师
擅长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类重度痔、复杂性肛瘘、肛裂、肛周脓肿、肛周瘙痒症、功能性便秘、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直肠脱垂、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胃肠病等。
业务开展:开展肛肠外科各类微创手术如套扎术、痔环切术、硬化注射术、超声刀无血化痔精准解剖切除术,保护括约肌肛瘘手术、肛瘘经肛括约肌间切开术(TROPIS)、直肠肿瘤经肛切除手术等。截止目前已独立主刀完成各类肛肠外科微创手术超3000+例,无一例医疗质量缺陷和纠纷。对肛肠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了积累丰富经验,能熟练处理各类术后并发症,尤其在术后疼痛管理、排便管理、创面整复愈合、肛门功能恢复等积累丰富经验。
优势技术:倡导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和医患共商的临床决策模式,为患者提供成熟、规范、安全、合理的肛肠外科诊疗技术。
1.各类肛肠外科微创手术。
2.多学科结合、多模式联合、多节点覆盖、超前镇痛的术后疼痛规范管理,使绝大多数病人术后处于无痛-微痛状态,轻松手术,轻松康复;
3.中医优势特色技术围手术期全程管理,如中药热奄包促进胃肠康复,改善术后排便;中医穴位埋线辅助长效持久镇痛;中药内调补气血、增免疫、促愈合,预防手术并发症,加快康复;
4.围手术期肠道微生态管理,改善排便,促进快速康复;
5.术后中药止痛、抗感染、促愈合,降低抗生素使用率,避免使用抗生素;
6.术后饮食营养康复,改善排便,降低术后感染风险,预防术后大出血,提高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
7.中西医结合胃肠功能性疾病治疗。